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朝天

  • 深山新建“致富路”村民不再“牵牛卖猪”了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1-19 13:59:11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自然村通村道路
旧住房摇摇欲坠

四川新闻网广元1月19日讯(杨建川 高志农)轿车时而在山谷缓缓而行,两边葱绿的高山望不到顶;时而山间盘旋,陡直绝壁让人望而生畏;即使不开车窗,呼啸的山风仍然“呼呼”作响……从广元到朝天区大滩镇自然村,仅仅几十公里路,就用了两个多小时后。

“你们上半年来的话,车还到不了这里呢!”自然村第一书记张正国介绍说。

自然村位于大滩镇西南部,辖9个村民小组299户988人,其中劳动力有594人,全村幅员面积7.1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只有1473亩,人均耕地面积1.5亩,林地面积2646亩。住户极其分散,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3户462人,属于典型的贫困落后村。

“峻岭绝壁险,山高跌死鸡;家户谷边住,坡陡小路峻;滩大难养鱼,养马无人骑;东呼西岸应,晨走日落西”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

2015年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产业集团挂钩帮扶自然村。短短的近一年时间,集团公司相继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自然村变化喜人。

 

自然村怪象  村民“牵牛卖猪”了

 

石板瓦、泥土墙,看着村民依山而建的简陋住房,“当时,根本没想到还有怎么贫穷的村落。”张正国介绍说。

因山高坡陡,交通不变,土地贫瘠,地形复杂,自然条件差,村民仅靠外出务工,维持着贫穷的家。

“这里的村民有个‘怪象’,就是‘牵牛卖猪’。”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山路陡峭、崎岖难行,山上的村民要想卖猪,背不动,抬不走。当猪喂到100多斤时,就将猪关进牛圈,把猪和牛一同喂养。要卖猪的时候,只需要牵着牛在前面走,猪就在后面跟着。不知道什么年代,村民有了这一“发明”,就在当地推广开来。

几公里的山路就要走上半天,特别是自然村的3组、7组更远,一般都是早上出发,下午才能到大滩镇,“300斤的肥猪,到了镇上也就只有260多斤了!”

即使这样,也常有猪摔死的情况,“我有次去卖猪,猪在路上摔死了,抬到场上,收猪的不要,又没办法抬回家,300多斤的大肥猪最后只卖了80元!”杨永华曾经曾经就想养猪致富,只能作罢。

也有人想“靠山吃山”,在山上养羊,好不容易成群了,可一斤仅5元的售价,也让人只有放弃。

养鸡也很难!虽然都是正宗的土鸡、土鸡蛋,可一个鸡蛋也仅仅只有6毛钱,有时还无人收购,村民更是着急。

“种地收入就更少了!。”自然村坡度都在50度以上,村内山高坡陡,又是卡斯特地貌,土地贫瘠,“靠天吃饭,风调雨顺的年景,每亩地一年能收上3、500元,可干旱的时候,连本都收不回来!”土生土长的村支部委员韦元红介绍说。

多年以来,“出行难”一直困扰着自然村人,同时也严重制约着村民生活的改善,更别说产业的发展。

 

翘首以盼  深山有了“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修一条自然村到大滩镇的公路是自然村村民祖祖辈辈翘首以盼的事情。

“5.12”地震后,自然村人均集资300元,打通了村委会到大滩镇的沿河救援通道,艰难的完成了灾后农房重建。

2013年,在外打拼事业有成的当地村民谢宗明被当地村民“请回”家乡,担任村支书后,自己垫资修建了一条毛坯路。

“但是沿河道路一遇洪水,道路就被冲毁,年年冲,年年修,经不起折腾的村民们只能望河兴叹。”韦元红介绍说。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徐挺礼夫妇回家修房,雇请拖拉机拉砖,就因道路陡峭,车翻人伤,成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

今年元月,铁投公司董事长孙云带领公司奔赴广元市朝天区扶贫一线调研,经与区委、区政府协商研究扶贫方案,决定将大滩镇至自然村村委会的5.4公里通村道路的拓宽、硬化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

元月底,工程开工。公路要经过自然村一组,要占用部分土地、山林,可村民一听说是修路,没有一个村民要占地补偿,全部都是无偿提供。“要知道,当地的土地极其珍贵,人均才1亩半,而且都是小块小块分散在山中。”

“虽然地形复杂,但通村公路是按照标准建设,4.5米宽,25公分厚的水稳层,25公分的水泥路面,两边安装波形扶栏。”在当地村民的支持下,公路修建顺利进行。

6月中旬全部竣工,车辆直接开到村委会,“当时村民那个高兴啊,放了许许多多的鞭炮,整个山间都在回响!”

仅仅修通通村公路,老百姓的生活得以部分改善,但是通组公路的修通才能彻底解决村民的“出行难”。

当地急需建设的通组公路就有4条:村委会到8、9组与柏杨乡交界9.5公里,村委会到2、4组2.5公里,村委会到5组与立新村交界2.5公里,村委会到6组与立新村交界2公里,自然村与回龙村交界1公里。

目前,到1组的450米通组公路已经硬化完成,其它的通组公路也已提上议事日程。

通村公路修通,村民终于盼来了“致富路”:生猪、鸡蛋直接就可运到大滩、朝天、广元……

 

异地安置  90户村民找到安居之所

 

自然村7组,属于地质灾害滑坡点。近60岁的陈云贵前半生几乎都在外面务工,本应该是当地的富裕户,“可连续三次搬迁,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修房上,不但没有结余,反而成了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要从根本上彻底消除了地质灾害的威胁,保证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异地安置迫在眉睫。

“但是当地‘地无三尺平’,要建集中安置点,选址就非常困难。”经过反复考证,听取村民意见,铁投公司决定分别在四组的冷风垭建立两个异地搬迁安置点。

所幸通车公路提前建好,大型机械可以直达安置点建设工地。

“第一个安置点就挖了三个山头,平整出土地42亩,可安置村民61户,场平已经基本结束;正在施工的第二个安置点,平整土地30亩,也已完成工程量的三分之二,可安置村民25户。”张正国介绍说。

目前,已决定3组和7组整体搬迁,9组、8组自愿搬迁,其它随迁户也可落户集中安置点。“现在,已经落实的搬迁户共90户。”

新安置点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群众不但可以解决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等问题,而且为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产业打下了基础。

 

产业扶持  自然村“致富”在望

 

全村一半人在外务工,在家大多都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加之特殊地理位置、地质特征的制约,自然村要发展产业困难重重。

铁投公司想方设法,为自然村发展产业:

针对土壤稀薄,山高坡陡的特点,原计划在自然村修建高山茶园,“请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查勘,可最后化验出这里的土壤重金属超标,不适宜种植茶叶,只得放弃。”

想流转土地,种植药材或者搞养殖,让村民致富增收,可请来的朋友一看这里的地形地貌,都摇头而去。

……

“目前,我们主要是采用劳务输出的办法。我们公司投资项目多,需要的工人多,能够外出务工的村民基本都能安排。村支书谢宗明在朝天镇的线路安装工程队也可接纳一部分无法远处务工的村民。”张正国介绍说。

为了让外出务工人员提高技能,获得更多的收入,铁投公司专门为务工村民进行焊工、电工、刚筋工的技术培训,颁发证书,持证上岗,务工人员均有了较为稳定的工作。

“我原来在眉山当兵,现在那里的朋友有一个养殖野香猪的项目,已经请他们来村里考察过,他们愿意提供种猪,提供技术,包销产品。”张正国已经报告集团公司,如若成功,将成为自然村第一个村集体产业,极大增加自然村“造血功能”。

目前,种植黄花也正在商议之中。

 

铁投集团立足广元市朝天区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精准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促进就业相结合,与帮扶助学相结合,经过一年的真情帮扶,自然村公路修通了、饮水池建好了、电信宽带接入了、村民就业门路增多了……自然村村民终于走上了脱贫奔康的“康庄大道”。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