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朝天

  • 从“荒坡地” 到“金土地”
    ——广元市朝天区国土资源分局土地整治纪实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2-21 10:16: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广元2月21日讯(杨镇方)地处崇山峻岭之中的东溪河乡,青山绿水,云遮雾绕,冬日下的栋栋房舍掩映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如同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一毛不长荒坡地,倒给钱都没有哪个愿意种它”。这是该乡三龙村一组村民胡明堂说过的话。曾几何时,这里都是大片大片的荒地和峭壁,如今一毛不长的荒坡地变成了村民们致富增收的金土地。看着面前已经竣工的“坡改梯”工程,胡明堂高兴地说“现在土地整理好了,今后在家也能致富咯!”

而这一切,都得益2013年以来,广元市朝天区国土资源分局的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土地整治措施,为农村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2013年以来,朝天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投入资金1.6亿元,组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3个,整理规模16.9万亩,平整土地3.1万亩,新增耕地1.6万亩。整治排水(灌)渠94.8千米,新建蓄水池309口,新建(整治)生产路(田间道)247.6千米。项目覆盖13乡镇54村971社,受益群众3.4万人。

忆往昔 一亩坡地年收入仅300余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笔下的蜀道,其中就包含了如今的广元市朝天区。

朝天区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这里山高沟深,地势险要,环境复杂,到处都是悬崖峭壁,古蜀道也仅靠开山架栈道通行。

三龙村一组,因地处半山,原来没有建防旱池,只能靠天吃饭,加之山势陡峭,山路难行,即使种出粮食也难以变现。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走的泥巴路,下一次雨就要等几天才能走。养猪的人虽然多,但卖猪很麻烦,要两个人抬着下山,有时猪还没抬到山下,猪都死了,一家人白忙活一年多。”村民胡明堂回忆起曾经的三龙村,仍不无感慨,“地里只能种苞谷、种麦子、种红苕,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即使风调雨顺,一亩地最多也只有300多元的收入。”

贫瘠的土地,泥泞的山路,让三龙村村民只得“望山兴叹”。因此,朝天区国土资源分局决定在这里推行“坡改梯”工程。

但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很多村民并不理解“坡改梯”工程。据三龙村村支书罗德芳介绍说,“施工刚开始,有的村民认识不到位,怕以后分不到好土地,还有村民阻工呢!”

据罗德芳回忆,由于部分新建道路要经过一些在家种植村民的坡地,需要村里协调调换土地,但是土地整理刚开始,还未最终确定新增土地面积、土地位置,占用土地的村民就开始阻工,很让工作人员为难。

不过,“蜀道连天不畏难”。朝天区国土资源分局的工作人员爬山涉水,跟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吃过闭门羹,遭过冷白眼,甚至挨过村民骂,讲政策,说道理,谈远景,一次不行再来,直到村民们全部理解接受,最终顺利将工程推进下去。

及时雨 “坡改梯”工程攻坚克难普惠村民

“朝天核桃滚全球”,香脆味美的朝天核桃,如今已成为朝天区的金子招牌。但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限制,还仍有不少的村民背靠贫瘠的山坡,无缘核桃种植,只得平时外出打短工来维持着基本生计。

据朝天区国土资源分局工作人员介绍,“东溪河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许多土地实际上撂荒多年,草木丛生,已经不再适合耕种。”于是,土地整理就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朝天区国土资源分局多次到上级主管部门协调,通过不懈努力,今年年初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并批准东溪河整理项目开始实施。项目建设规模12729.01亩,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120.48亩,项目预算总投资1629.96万元。主要建设工程内容有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等。据了解,项目建成后将惠及3个行政村共计1307户左右的村民。

但该项目自开工以来,便遭遇到了“协调难度大、降雨天气多、特定区域庄稼晚熟晚收”等实际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能够及时完成,朝天区国土资源分局通过“正排工序、倒排工期”等一系列手段,全力保障施工机械、合理调配施工班组、积极整合施工人员。施工现场车辆穿梭巨臂挥舞,施工人员紧张奔忙有条不紊,一时间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整体推进工程进度,从而尽早让这一惠民工程惠及村民,土地整理各项目本月25日全面竣工。由于工程监督预防的联动体系引入,无论是项目实施完成的质量,还是其推进的进度,都让社会各界对其好评不断,村民们更是对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致富路 今努力干三天相当于昔日劳作一年

在外务工的胡明堂今冬回到家乡,就惊喜的看到新建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家门口。绵延盘旋的硬化路,如同一条白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也给了胡明堂一条清晰的出路。

他盘算着购买了一辆面包车,既做点小生意又服务家人, “路好了,在家也一样致富,还能照顾妻儿老小的,明年就不再出去打工咯!”胡明堂笑着对记者说。

土地整理如今已成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在工地帮忙砌堡坎,一天100元,干上三天的收入就相当于原来在家里劳作一年。”胡明堂给大伙儿算了一笔账,“本来就是撂荒的土地,一分钱的收入都没有。流转出去后,8亩地一年收入5000多元,这在原先连想都不敢想!”

随着“坡改梯”工程的顺利推进,不仅让村民致富增收,同时又悄然改变着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的原有思维。

“现在土地整理工程还没结束,就有好多业主前来联系,有的想搞药材种植,有的想搞土鸡养殖,有的想种红心猕猴桃,有的想种植藤椒……最多的已经出价700元一亩集中流转整理出的土地。” 三龙村村支书罗德芳觉得这种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原来一直想找业主来,可土地东一块、西一块,又不平整,人家来了一看就走了。”

而三龙村的“坡改梯”,仅仅是朝天区土地整理工程的一个缩影。 “当前,正值实现全区64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新形势下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眼下,朝天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李诚对朝天区土地整理项目的继续实施信心满满,“下一步,我局将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发展战略目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十三五规划期间有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朝天。”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