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苍溪:特色产业升腾农民脱贫致富新希望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4-26 15:39: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4月26日讯(向凌峰 阳雪梅)2017年,苍溪要实现66个贫困村和16407名贫困人口精准退出和精准脱贫。在这一“考卷”中,边远乡镇群众脱贫致富和持续稳定增收是难点。如何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有”和“四个好”标准,下好“绣花”功夫,让“难题”同样得高分,从而实现脱贫攻坚完美作答?
走进石马镇红凤村,260多亩猕猴桃产业园取代了昔日的荒山荒坡。园区里,高约四五十公分的猕猴桃苗冒出的新绿让人心生爱怜。5口防旱池为猕猴桃生长做好了“后勤保障”,硬化的3公里多作业道通向园区深处。
猕猴桃园区的发展,是红凤村在空白纸上写出的产业发展文章。去年底,群众自筹了资金18.9万元,县级帮扶部门县中医院出资10万元,村里大刀阔斧实行了改土建园,吸纳全村22户贫困户参与,按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技术、统一改土、统一种植和分户管理的“五统一分”模式,将山梁的荒坪发展成村民的产业热土,实现了贫困群众能在家门口就业和创业。
猕猴桃朝阳产业的发展,升腾起村里依靠产业脱贫致富的新希望。村民李文成对此更是激情巴盼。用他的话说,园区开垦出来之后,猕猴桃地是集体的,猕猴桃管理是社员私人的,依托猕猴桃,社员不仅能脱贫还能发财。
如果说红凤村脱贫文章切入点是依托建设集体经济园吸纳贫困户而脱贫的话,而在该镇最偏远的桥梁村第一书记盛东的想法是:受人鱼不如授人渔,只有打开了贫困群众思想大门,才能让产业“活色生香”。
盛东是县城汉昌水务公司派驻到桥梁村的第一书记。在盛东的印象中石马镇是“偏远”的代名词。但当来到该镇桥梁村后,偏远和落后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想。
群众思想受山高地远不适宜产业发展的制约,老百姓全以种冬小麦夏水稻等传统粮食为主。没有特色产业支撑咋脱贫?于是说服鼓励贫困户通过产业转型实现脱贫致富,成了盛东最大的“课题”和难题。盛东通过软磨硬泡和“现身说法”,最终让村民由反对他到支持他。盛东也因地制宜帮村民制定了帮扶措施:或发展庭院经济,或养殖土鸡30到50只,或适度种植猕猴桃。
“现在我种了一些猕猴桃,养了一些鸡。就靠这两样脱贫还是有望头(盼头)的。”贫困户张斌现信心满满。如今,在村里,“张斌”们不仅思想大开,且个个激情高涨,干劲十足。他们认为,虽然桥梁村地处偏远条件落后,但有了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到明年脱贫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
石马镇瞄准今年完将成1个贫困村退出和74户、270人减贫任务以及36户14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目标。该镇将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工作力度,通过培育产业大户,示范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同时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用活上级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依托产业发展支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既脱贫还长期稳定增收。
石马镇发力产业发展只是该县依托农业产业扶贫的一个有力例证。2017年,苍溪将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绿色生态可持续现代农业为方向,围绕全县“1+3”产业体系布局和“大园区+小庭园”发展模式,做大特色产业优势,并推行“互联网+生态”,积极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利益联接机制,推进示范社、示范场建设,多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