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朝天

  • 樱桃红了!游客醉了!农家乐了!(图)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5-17 15:42:11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沙河樱桃

游客醉了

四川新闻网广元5月17日讯(高志农 文/图)又到周末,金鳌村的樱桃林中,游客熙熙攘攘,有的在打牌,有的在喝茶,有的还在树上找寻迟熟的樱桃……“这周毛收入不算多,只有12、3万元!”刘家大院老板刘文林脸上挂满了一脸的喜悦。

“我们这里具有气候清凉、阳光充足等适合樱桃生长的必要条件,一直以来,沙河樱桃甜樱桃以个大、汁多、色鲜、味甜远近闻名,倍受人们青睐。”正在金鳌村检查工作的沙河镇党委书记王文波介绍说。

近年来,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党委政府依托沙河悠久的樱桃栽植历史和厚重的樱桃文化基础,大力发展樱桃种植,樱桃产业已逐渐成为全镇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小樱桃助农脱贫增收

河镇金鳌村,陡峭的大山中,一条溪流穿村而过,52岁的刘文林就住在阳山的半山腰。

“山势陡峭,土地贫瘠,只能种点苞谷、小麦。种粮食要买化肥、农药、地膜,收成又不好,算下来肯定是亏本。”当年,刘文林与同村的其他年轻人一样,背起背包,远走他乡,靠打工维持着生计。

帮人开车、跑摩的……他靠着勤劳,终于在广元城郊修起了自己的新房。

2010年,沙河镇依托沙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樱桃资源,开始发展生态旅游。

“原来在家的时候,在地边上栽了60多棵樱桃树。一出去,家里的10多亩土地都撂荒了,樱桃树到是长得好好的。”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刘文林回到家乡,推倒东倒西歪的土墙房,修建了一楼一底的砖房,办起了农家乐,取名为刘家大院。

坐在刘家大院的院坝里,开阔的视野里,满目青翠,微风徐来,让人心旷神怡。

“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好,特别是三月看花、五月采摘的时候,简直是接待不过来,最多一天就接到了300多人,办了55桌,光是请人帮忙就请了23个人。”游人的逐渐增多,刘文林就把荒芜的土地重新整理出来,栽植600多棵樱桃树苗、脆红李、清脆李……现在已经开始初挂果,明年又将成为游客采摘区。

 “目前全镇樱桃种植总面积已经突破0.5万亩,进入盛果期的达到2000亩,实现年产量1000余吨。其中南华、金鳌村樱桃已成规模,在金鳌村樱桃生产基地,农民人均樱桃收入达2000元以上。”王文波介绍说。

当地村民都因樱桃而脱贫致富,去年,金鳌村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

樱桃为媒 沙河生态康养产业驶上快车道

同刘文林一样,家住溪边已经50岁的王秀红也是因樱桃而致富。

她爱人在城里上班,她曾经也一直在城里做生意。2008年,她回到家乡,把因地震而垮塌的房子重新翻修一新。

“原来哪个晓得沙河嘛,连我们都不愿意住在这里,太偏僻了!”2010年,当地政府组织村民去成都参观农家乐,回来后,她就将自己新建的房屋改成了农家乐。

“没想到现在生意会这么好!”平时她和大儿媳妇在家打理,可一到星期六、星期天就要请10多人帮忙才应付得过来。今年樱桃采摘期间,她在部队的儿子正好回家探亲,她们一家短短的一周时间就收入13万多元。

现在,王秀红家地里的100多棵樱桃开始挂果,“沙河樱桃名气大了,也好卖了,前几天,光是往上海空运就卖了200多斤。”

“原来建房子,只是想让老人在家也享享福。可现在就显得太小了,游客多了就接待不过来!特别是夏天,好多人打电话要来避暑,可没有住宿,就没办法接待。”王秀红介绍说。

如今,王秀红又有了新的规划,重建一栋五楼一底的房子,增加住宿,让游客住得下来……

沙河,因樱桃而出名;而沙河独特的康养产业也开始腾飞!

 “沙河山好、水好!樱桃好、核桃好!长期住在这里,人都要比其它地方的人显得年轻很多!”沙河镇地处朝天区“南大门”,距离广元城区、朝天城区都是12公里,两山高耸,溪水清凉,独特的气候是生态康养的绝佳之地。

将金鳌村、南华村一线河谷打造成为小水果采摘、新特农产品供应、生态康养的乡村发展规划,如今,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和谐美丽新沙河、幸福小康新沙河……朝天区沙河镇,正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崛起。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