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苍溪:号准“脉”全域产业发展 扛起脱贫致富“大旗”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6-05 14:52: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6月5日讯(向凌峰 阳雪梅)产业是脱贫攻坚核心支撑。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关键时期。如何实现贫困户、贫困村如期脱贫奔小康,苍溪县按照“缺什么扶什么”原则,因地制宜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规模,大力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前景、有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呈“百花”盛开、不甘示弱的局面。
“今天我重点讲述修剪、留果、科学施肥、防治溃疡病等猕猴桃夏季管理技术。”目前,正值苍溪红心猕猴桃夏季管理关键时期,该县猕猴桃研究所副所长、农业科技推广研究员吴世权也开启了“忙碌模式”。6月2日一早,吴世权驱车来到边远的白山乡,给当地猕猴桃种植户“传经送宝”。
吴世权“现身说法”,给该乡红庙村五组种植户杨清孝吃了颗“定心丸”。因在技术、施肥和用药上,总感觉把握不准分寸,又有猕猴桃溃疡病这一恐惧症, 杨清孝如气不足的轮胎有些不想动。对于自家种植的猕猴桃打算顺其自然。经过一番观摩学习和理论普及,杨清孝来了劲,感觉挂在树上的猕猴桃成了快要坠落的“金元宝”。
白山乡宝顶村是广元市人大常委会扶贫联系村。该村将集体经济和产业示范园相结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的瓶颈。
村里种植大户李忠云大学毕业后,借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契机,回乡创业,他投入资金86万元,流转土地170亩,领办“众兴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丹参170亩,吸纳了农户60余户,贫困户22户,预计人均收入2000多元。
农户蹇孟君以土地入股加入专合社,种植了丹参。据估计今年可以收丹参4000斤。
产业发展靠科技引领。对此,白山乡建立了“农民夜校”24所,邀请20多名 “土专家”或“田秀才”,充分利用“农民夜校”搞脱贫培训、科技知识普及等培训累计近百次,采用信息化、可视化手段,向村民宣讲扶贫政策、传授生产技术,惠及村民3000余人。
白山乡还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引导群众尝试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新业态。同时,充分发挥农村集体产业作用,让农村集体产业不断成为规模产业、特色产业、示范产业和致富产业。
白山乡以科技支撑和发展集体经济“两翼”实现了产业脱贫。对于有“靠山”的漓江镇来说,则充分利用广袤的草山草坡,牵住产业发展 “牛鼻子”。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大生利牧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金融+农户+村委会”模式发展肉牛养殖业。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该镇还推出肉牛寄养模式和母牛反寄养模式,破解了农户想通过养殖致富又缺少资金和饲养技术等难题。
在大生利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伟看来,农户发展肉牛养殖有“钱景”:一是因为肉牛市场价格目前较平稳。二是国家提供了相关支持政策,可降低肉牛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疾病风险。此外,农户可依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养殖模式,在养殖资金、养殖技术和销路等方面存在的压力相对减少。
有了国家“政策红包”和该镇合作模式双重托底,该镇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养殖肉牛劲头十足。大生利牧业有限公司所辐射的4个村125户贫困户,达到了年寄养母牛150头以上,每户贫困户每年寄养母牛收入逾15000元。
近年来,苍溪县通过“现代农业园区+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扶贫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中药材、绿色蔬菜、生态猪、肉牛、土鸡等特色产业。
2017年,苍溪 66个贫困村和121个非贫困村依靠产业脱贫将达到4459户1.08万人。每个有基础的乡镇将建成1个以上农业产业园区,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村和有需求的贫困户均将发展1项以上特色产业,从而实现特色产业为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