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苍溪 “造血式”扶贫实现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6-08 16:47:4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6月8日讯(阳雪梅)2017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在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首战胜利后,苍溪自加压力,今年要确保66个贫困村、16407贫困人口精准退出和精准脱贫。
如何将压力转为内生动力?该县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主体”相结合,通过财政投入撬动、政策激励拉动、宣传引导发动、选塑典型带动等方式,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从涵盖安居、就业、医疗等民生工程着力,拓宽群众脱贫致富之路,点燃群众自主脱贫致富激情。
白山乡宝顶村将集体经济和产业示范园相结合,破解了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瓶颈。村里种植大户李忠云大学毕业后,借村两委发展集体经济契机,回乡创业。他投入资金86万元,流转土地170亩,领办“众兴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丹参170亩,吸纳了农户60余户,贫困户22户,预计人均收入2000多元。
实际上,受益的并非只有白山乡宝顶村村民。石门乡三林村建起了涵盖贫困户的新型水产合作社,集体经济总收入近2万元,48户、712人全部脱贫。
该县安排2800万元就业扶贫资金,让1.17万自主创业贫困人员受益,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依托产业就业创业。
因有殷实“靠山”,漓江镇招商引资大生利牧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广袤的草山草坡,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采取“企业+金融+农户+村委会”模式发展肉牛养殖业。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该镇推出肉牛寄养模式和母牛反寄养模式,击破了农户想通过养殖致富又缺少资金和饲养技术等难题。在落户该镇的带动下,该镇有4个村125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达到了年寄养母牛150头以上,每户贫困户每年寄养母牛收入逾15000元。
为壮大产业发展“筋骨”,该县建立了就业、创业扶贫动态信息数据库和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街区,扶持诸如大生利牧业有限公司这样的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贫困村。落户苍溪的四川华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在带动全县红心猕猴桃高端发展同时,还一次性为该县提供就业岗位190个,入职贫困劳动者年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
罗朝江是禅林乡前力村村民。在苍溪 “六个一”回引机制政策“红包”吸引下,在外搞工程的罗朝江回乡流转土地300亩,建起了养鱼塘,并种植了“不知火”“皇帝柑”“大垭”等特色水果。与前期创业的马永胜“抱团取财”,利用其温氏养猪场的排污物作为果园和鱼塘的营养料,达到了废物利用。
为让更多“罗朝江”发展循环高效、绿色生态产业,苍溪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强化技术培训保障。在214个贫困村下派驻村农技员,向525个非贫困村选派了164个农业技术巡回服务小组,紧扣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主线,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贫困户脱贫攻坚路径、劳动力人口状况、土地资源和种养殖习惯,精准编制农业产业扶贫规划。扎实开展劳动者劳务品牌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目前,已经启动43场贫困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420人实现自主创业,1141人顺利就业。
系列的组合“动作”,让该县红心猕猴桃、苍溪雪梨、中药材、肉牛、土鸡等特色产业高歌猛进:2017年,苍溪将新建产业基地10万亩,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达到50万亩;新增畜禽出栏85万头(只),新引进或培育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规上工业企业6户。
通过“现代农业园区+企业+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扶贫多种模式,苍溪全域产业发展,辐射带动了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苍溪 66个贫困村和121个非贫困村依靠产业脱贫将达到4459户1.08万人。每个有基础的乡镇可建成1个以上农业产业园区,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村和有需求的贫困户均可发展1项以上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可为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