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以自然之蜜助力“精准扶贫”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结合林业扶贫 开启生态扶贫的小蜜蜂计划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7-24 15:26:36 来源:四川新闻网
![]() |
![]() |
四川新闻网广元7月24日讯(鄢怀林 文/图)“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相信大多数人都对农夫山泉这句广告语印象深刻。为何深刻?源于阐释出农夫山泉是健康的天然水,不是生产加工出来的。位于青川县的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同样也有那么一份来自自然的甜蜜产品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唐家河蜂蜜,同时这份甜蜜产品也成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特色产业。
今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结合林业扶贫,开启了生态扶贫的小蜜蜂计划,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精准扶贫养蜂项目,新建3个蜂场,生产高品质的唐家河蜂蜜。吸纳保护区周边8个村落277户居民,成立了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蜂业,把养蜂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特色产业来抓。预计今年3个蜂场可酿蜜8000斤以上,合作社老百姓户均收入500元以上。
蜂蜜生态环保 且质量达标
时下正值酿蜜时节,7月20日凌晨,记者跟随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驱车进入了保护区,来到阴坝(小地名)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精准扶贫养蜂项目第二蜂场。
早上6时,记者来到蜂场的时候,今年57岁的蜂农蒲文德就已经和同伴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穿戴好面罩、长衣裤以及手套后,打开蜂箱取出蜂巢,用刀割下蜂蜡后,放置摇蜜机内,一会儿半桶甜蜜的蜂蜜就摇制出来,再用一层纱布进行过滤,就得到最后的蜂糖。蜂糖色泽金黄,用瓢盛起蜂蜜倒下的时候,显得十分粘稠,还能闻到淡淡的花香。
“保护区内蜜源十分丰富,有野生药材党参、天麻、杜仲和椴树等70余种蜜源植物,还有160余种辅助蜜源植物,野外放养蜜蜂酿制而成的蜂蜜,风味独特,香味浓郁。”据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马文虎向记者介绍,保护区内无村民居住,无农作物生产,无任何工农业污染,林区蜜源植物非常丰富,面积大,种类多。得天独厚的蜜粉源植物资源为发展中蜂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马文虎养蜂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他生在养蜂世家,在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在养蜂了,马文虎的另一个身份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精准扶贫养蜂项目技术指导。
马文虎说,为保证蜂蜜的品质,他们建立专门的品控体系。蜜蜂或者蜂王出现生病的情况后,他们从不采取药物治疗,直接将这些蜜蜂清理进行毁灭。为了保证每一个蜂箱蜜蜂不流失,如果发现有蜂王“上了年纪”,也要将其清理掉。另外,还要将出产的每一斤蜜波美度和浓度不等的清稀天然纯蜂蜜一律浓缩,让其波美度达到40以上,确保出产的每一斤蜂蜜,都是生态,环保的,且质量是达标的。
居民0成本享受60%利润分红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已经建立有39年,为了回馈老百姓对保护区建立的支持,我们结合林业扶贫,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精准扶贫养蜂项目。”据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蜂项目管理人员何万红介绍,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绿尾虹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生态地位极其重要。为了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退耕还林、建立了保护区。这样一来,人类的活动范围必然会受到影响。对以采药、放牧、伐木等直接依赖自然资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护区周围居民来说,受到制约的更是谋生的手段。“如果要让保护区周边村民发自内心地将保护工作进行下去,必须找到一项能让村民们也从中得益的工作。”何万红说。
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唐家河蜜蜂养殖业。今年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向省林业厅申请了35万的垫低资金,开启了生态扶贫的小蜜蜂计划,在保护区内建立了精准扶贫养蜂项目。到绵阳平武老河沟自然保护区购买蜂种,收购周边居民及部分唐家河职工蜂种,新建3个蜂场,生产高品质的唐家河蜂蜜。吸纳保护区周边村落277户居民,成立了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选举推荐了周边6户有养蜂经验的贫困户参与到养蜂项目中来,在酿蜜时节还聘请周边贫困户来蜂场采蜜,每天给予100元的工资。同时,合作社还与成都某企业签订了销售订单,保障蜂蜜产出后第一时间能卖出。何万红告诉记者,为了让合作社老百姓受益,他们在养蜂过程中,不仅让资深的蜂农互授技术,还聘请了养蜂专家授课。另外,还让合作社277户居民0成本享受每年60%利润分红。
今年每户居民至少可获利500元
优良的生态环境,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养蜂产业投资、投劳少,不占农用地、回报高、见效快,是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一只小小的蜜蜂的力量,到底能给合作社老百姓带来多大收益呢?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蜂农蒲文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现有3个蜂场,300多箱蜜蜂来算,预计可采蜜8000斤以上,如果天气好的话可采蜜10000斤左右,每斤蜂蜜可卖40至50元一斤。“这么一算,今年蜂场至少可产出32万元的经济价值,效益好的话产生50万元的经济价值也是有可能的。”蒲文德说,粗略算了一笔账,除去蜂箱、人工等成本,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277户居民参与60%收益分红,预计今年每户居民至少可获得500元的利益分红。
“以前大多数蜂农拿饮料或矿泉水瓶装蜂蜜,既不卫生又不美观,也没有品牌效应。”蜂农蒲文德说,他养蜂十余年,他自己由于没有技术,又缺乏设备,产出的蜂蜜质量不高,规模比较小,且也卖不到好价钱。“以前,我养的蜂蜜,每年都会死一大批,特别是蜜蜂过冬的时节,管理不好就会大量死亡。”蒲文德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养蜂,他不仅学到了先进的养蜂技术,且挣到了一定的工资。仔细一算,在合作社养殖蜜蜂,远远超出了自己养蜂的收入。“学到技术后。我回家还要重新发展,养殖一批蜜蜂,相信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我很快也能通过养蜂致富。”蒲文德说。
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杨厚成说,唐家河自然保护生态扶贫的小蜜蜂计划得到了周边老百姓的肯定。加入合作社零投资,养蜂可以挣钱,学技术,即使不参与养蜂也获得利润分红。“得益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我们也将尽最大努力保护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以回馈保护区。”
扩大养蜂规模继续助力百姓致富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2017年精准扶贫工作,从“消除贫困,生态修复,保护环境,产业致富,改善民生,人地和谐”理念出发,以生态养蜂项目破题、以生态示范点建设固本、以生态护林员选聘补缺、以生态技术服务支撑,助推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从而实现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和谐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目前,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已经在贫困户中组织培训养蜂技术人员50人,带动生态养蜂产业辐射保护区周边两镇一乡共八个村社。组织开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专题培训2次,组织培训贫困户30人。通过生态技术培训项目,在贫困户中培养“土专家”每年10人,生态旅游服务型人才20余人,技术管理型人才5人。
“蜜蜂全身都是宝,它不仅可以酿蜜,蜜蜂的授粉作用,有利于保护区的生态”据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刘夕森介绍,蜂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蜜蜂授粉能实现遗传物质的转移,增加种籽的数量和活力,有利于植物的繁育茂盛,保持了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下一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准备扩大青川县落衣沟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养蜂规模,可能将分蜂箱到户或是以合作社集体经济,继续助力保护区周边老百姓致富。另外,保护区还计划2017年--2019年在保护区周边社区贫困户中选聘森林资源管护临聘人员不少于10人,在保护区接壤村社贫困户中选聘联防队员每年不少于30人,在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旅游卫生管护人员不少于15人,每年通过开展科研监测、野外巡护、环境清理和项目施工在贫困户中雇佣临聘人员不少于100人。通过生态扶贫就业项目,可为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55个,受益人群超155人,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