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昭化

  • 昭化农村晒传家宝晒出“坛坛罆罆”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8-31 16:07:40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广元8月31日讯( 傅 尹 常力文)早就听说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在“四好村”建设中出了个懒汉当上村民组长的典型。8月26日,在普子村3组朱德军家的院坝里,记者采访到了“懒汉” 朱德军本人。对过去因懒至穷而破罐子破摔的历史,朱德军一点也不隐讳。又怎么由懒到勤再成为带头人呢?他说除了党的脱贫政策让他建了新房、有了产业外,就是驻村干部对他的精神帮扶。说到精神帮扶,他指着门边一幅镜框让记者看。里面的图片是一口石水缸,旁边注明有“传家宝”3个字。

    普子村第一书记刘绍凯这时接上话。这口石水缸是上个世纪60年代打的,当时朱德军父母家里困难,连存水的水缸都没有。当时的大队为解决他们家吃水困难,特意派人打了这口石水缸。区纪委派出的驻村干部通过这口水缸,再联系到现在对朱德军一家的帮扶政策,让朱德军明白了党对他们家的长期关怀,朱德军从中受到了很大教育。他把这口石缸作为了传家宝留下,并在上面刻下了7个字:永远跟着共产党。驻村工作队队长翟广生介绍,朱德军转变这个事,给了纪委驻村帮扶干部很大启发,家家都有正能量的元素,如果能发掘出来,不仅能增强村民的道德自豪、自信、自律,还能影响教育子孙后代。于是,从今年7月起,驻村干部结合区纪委在全区开展的家规家训教育,在普子村组织开展了晒“传家宝”活动。这一晒,果然晒出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有几户拿出的传家宝值得一提,那就是与他们的爱好、手艺、生活有关。72岁的朱思太,一家三代都是木匠,他摆出的传家宝就是跟随自己一生的墨斗、曲尺、推子,他告诉传承自己手艺的儿子,木匠做的是良心活,一量一推都关系着良心。现任文书唐雄,其父唐思满是以前村上老文书,父亲推出的传家宝是一把算盘,一部账本,他要告诉儿子的是,明明白白做账,清清白白做人。还有一户残疾人家庭,男失明,女失聪。男主人公曾经是篾匠,目前已经双目失眠,女儿在读大学。他留给女儿的传家宝是篾刀、篾针,想告诫后人无论做什么,都要以勤为本,要有志向。他闲不住,与妻子干起了村里的道路保洁员,夫妻相互依靠,把他们负责的一段卫生保持得相当好。原村主任唐思军更有想法,他儿子相当优秀,大学毕业后事业很成功。唐思军以此为荣,专门做了个书架,把儿子读过的课本放在上面,以此作为传家宝。他要表达的意思是,有文化才有本事。

    可以说,普子村家家争相拿出的“传家宝”,个个都有份量,个个都具正能量。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