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川县乔庄镇:易地扶贫搬迁 破解深度贫困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9-21 16:06:58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9月21日讯(王丽萍)从乔庄镇出发,沿着3公里左右的乡村路蜿蜒而至茶树村二社,有一条呈星状分布的灰砖青瓦两层民居建筑群。一座座坡屋顶、格子窗的小楼坐落在山水掩映之间,一片片茶叶园、一个个休闲文化广场……走一段便能见到不同的风景。
这里是茶树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6户127人安置在此。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可持续”的“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的小康梦。
如何在贫困山区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斩断穷根面临着多种因素制约,缺乏特色,很难致富增收。为摆脱贫困,该镇采取规划为先、产业为基、扶贫为要、生态为魂、民生为本、创新为力的办法,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具有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发展之路。
积极宣传“开言路”。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公告公示、村(居)务专栏等多种方式宣传项目政策。驻村工作队走访村民代表、农户213户,征求意见36条,广开言路,增加群众认可,调动搬迁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民意支持。
结合实际“找对路”。 一是精准定对象。按照 “一表两票三关四书”即精准确定搬迁对象,“一表”即填好镇、村走访核查表,“两票”即先对搬迁对象户进行票决,再对各户安置人口进行票决,做到户实人准;“三关”即认真把好“对象条件关、上门核实关、评议公示关”;“四书”即农户申请书、承诺书、告知书、搬迁协议书。二是科学定地点。综合评估土地、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因素,反复比较、多方论证确定集中安置点,并考虑整合退耕还林、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网改造、社会事业等项目尽可能做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与集镇功能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三是比选定方案。尊重群众意愿,分别按照50、75、100、125、150平米标准比选5个住宅工程设计方案。
因地制宜“谋出路”。完善桥梁、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土地整治及农业园区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综合效应,加快茶叶、核桃、庭院经济发展步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加强对搬迁群众农业生产技术和其他职业技能培训,改变生产方式,提高劳动技能,确保“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健全机制“创新路”。公开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建设期限、搬迁补助等内容,实行阳光工程,让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全过程,补助资金按进度分期拨付,项目完成后组织开展受益群众满意度测评。
一年多时间里,该镇采取就地、就近转移贫困群众,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全镇易地扶贫搬迁74户,269人,其中县城购房安置98人,自建房屋安置44人,新建集中安置点1个,安置36户1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