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苍溪:扶贫“大礼包”开启百姓幸福生活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9-24 15:11:4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9月23日讯(向凌峰 阳雪梅)洁白的墙壁、铮亮的不锈钢栏杆,装饰一新的室内陈设。窗台上青绿的玻璃上,映衬有主人张武先忙碌身影和开心笑颜。张武先是苍溪县运山镇宝明村四组村民。因家庭贫困,以前的房屋年久失修。破旧房屋如一块石头憋压着张武先心头:交通不便,房屋破旧危险,要是遇到夏秋接连的阴雨天气,人在室内走动,常会打滑摔跤。
安居扶贫是苍溪县实现“在全省贫困县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在全省同类县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两个“率先”目标着力重点之一。为此,苍溪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户脱贫的一个重要手段和载体。成立专门班子,精心组织、倒排工期,切实强化职能监管。
有了一系列“组合拳”,去年,张武先告别了低矮的旧房,搬进了新居。入住新房的张武先,再次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截止目前,如同张武先一样,运山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新房的有40户、141人。
如何让诸如张武先一样的贫困户既住好房子又过好日子?
苍溪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以红心猕猴桃为领军,大力引导发展苍溪梨、中药材、生态养殖为骨干的“1+ 3”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农民发展产业涉及到的资金、土地等系列问题。
有了“规定动作”可依靠,又能因地制宜“自选动作”。张武先有了目标和方向。他不仅发展起家畜养殖,还种上3亩猕猴桃和蔬菜。用张武先的话说,自己已经享受了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福,不能再老向国家和集体等靠要,得靠自己发展产业,过上好日子。
产业的发展,让勤劳的张武先脱贫致富梦越来越清晰:农舍里,鸡鸣鸭欢,猪儿酣睡肯长。房屋四周种下的猕猴桃,已经有一亩投产,剩下明年也可见效。此外,蔬菜还能为家里补贴作贡献。张武先红似乎感觉到,火日子正在向他走来,还伸手可以触摸。
在脱贫攻坚中,苍溪县按照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底线标准和同步奔小康相结合的规划原则,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目标,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能过上好日子。
“因为父母多病,我家属身体又不好,住房属于危房。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我们住上了好房子。但我不能就此满足。今后,我会自力更生,把家庭建设更好。”石灶乡九台村村民谭周林一家,如今也搬进了安全、宽敞、舒适的新居。
谭周林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和斗争在辐射和增长。
一家人四口人就有两个残疾。石灶乡石人村村民卢秀国一家是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在产业扶贫、医疗救助扶贫等政策惠顾和帮扶单位扶持下,从2015年开始,卢秀国就发展起猕猴桃产业园。至今,已经陆续发展猕猴桃30多亩。今年,卢秀国的猕猴桃试挂果就接近卖了五万块钱。全部投产后,日子可谓芝麻开户节节高。
石灶乡立足长远脱贫致富目标,注重科学规划,按照“户平3亩经济园,组集中建30亩规范园,全村300亩标准化产业园,全乡3000亩产业奔小康”的发展标准,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从而逐一退出贫困村和贫困户。
截至目前,石灶乡已实现2个贫困村、200多户、800多人如期脱贫。该乡还不断完善组织活动阵地、文化室、卫生室硬件设施设备,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多样文体活动,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涵养好风气。
2017年,苍溪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有”贫困户脱贫、“一低五有”贫困村退出标准,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力,从扶贫责任落实、扶贫资金整合、社会力量参与、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不断突破,并积极探索化解因病致贫返贫、保障安全住房、帮助特困群体脱贫等方面新思路好方法,从而确保年底能实现全县66个贫困村精准退出、16407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以下、县级以上“四好村”覆盖率达50%以上等系列目标,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脱贫攻坚出彩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