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群众当明白人 干部做清白事
---近观青川县马鹿镇推行“阳光村务”的探索实践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11-21 10:21:2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11月21日讯(宫定海 崔华忠)“虽然远在外乡,但老家村里的每件事务,我只要轻点手机,就了如指掌。”11月18日,青川县马鹿镇跃进村村民杨志义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言语中满是激动。因为对家乡有关脱贫政策的不知晓,杨志义对所在村曾有过误解。思想疙瘩的消除,来自于该镇推行的“阳光村务”。
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资金、项目纷纷涌入农村,如何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如何管住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马鹿镇以村务公开为抓手,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构建“阳光村务”公开监督体系,把村级权力晒在阳光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三元”立体公开 给群众交明白账
“公开透明是管住基层权力、赢得群众‘加分’的重要基础。”马鹿镇纪委工作人员介绍,但传统的村务公开方式,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存在公开内容少、公开时间短、公开地点偏等突出问题,许多群众对政策不知晓,对村务不知情。
“以往村上的重要事务,都会张贴在村委会的村务公开栏上。”马鹿镇衡柏村村主任何学进说,村里外出务工的村民多,许多不能第一时间掌握村务。“部分群众因不知情而有有怨气,干部也感到委屈。”
鉴于此,马鹿镇根据群众获取信息渠道的不同,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建立“1+7”镇村政务微信矩阵,实施网络公开;依托“雪亮工程”与广播电视相融合,实行电视信息公开;利用村委活动阵地,通过板报公开,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村务公开模式,力求全覆盖、无盲区。同时,该镇开展全域扫码、全民宣传活动。微信、电视参与群众2600多户,覆盖面达81%。
按照惠民政策户户公开、项目工程个个公开、财务收支张张公开、阳光村务天天公开的要求,该镇对群众关注的惠民政策、涉农款项、重要村务,以及各项经费的标准、资金量、补助程序等内容,全部晒在阳光下,让群众心中有数,实现对标监督。
记者点开“青川县马鹿镇人民政府“政务微信公众号,所辖7个村、社区的村务微信一一在列,透过村情简介、村务动态、政策宣传三大板块,镇、村的重要事项一览无余。该镇砂石村微信公众号一条“低保动态清理情况”的微信中,低保动态清理的政策、标准、过程、结果等内容全面详实,很有说服力。
群众明白 干部清白
“ 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了权力规范运行,强化了干部监督管理,推进了社会治理。”马鹿镇党委书记唐艳告诉记者,推行“阳光村务”,及时给群众交“明白账”,连锁效应明显。
“以前串门走亲戚,听到别人家补助拿得多,我们就会心里犯嘀咕,认为村干部优亲厚友讲人情,甚至找上级反映。现在手机上可查,电视上可看,心里啥时都有一本明白账。”衡柏村村民薛佐现感慨地说,以前,他因贫困户评定、退耕还林补助等事情,经常跟村干部“杠”上,现在掌握了政策和信息,和村干部处得融洽多了。
桃源社区党支部书记徐富平说对记者说:“我们把所有的政策放在微信中,大家通过手机就能了解,既减少了我们办事的麻烦,老百姓也少跑路。另外,我们村干部花钱做的什么事,群众都晓得,不敢乱用一分钱。”
群众当明白人,干部做清白事。统计显示,该镇群众干群关系融洽和谐,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基层组织公信度明显增加,今年信访量下降了56%。
行权有规范 公开有底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唐艳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针对权力运行不规范、信访举报量大的问题,对镇村两级不作为、慢作为、胡作为,服务群众不细不实等问题进行严肃整治,对村级涉及项目工程、财务收支、脱贫攻坚及重大事项进行细化,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取得了较好效果。全面推行“阳光村务”,彰显了镇党委规范运行基层权力的决心和底气。
笔者了解到,在深入推行“阳光村务”的倒逼下,该镇对基层权力运行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完善,着力重构信息时代的基层权力运行体系。在根据实际增加公开事项、延伸公开主体、加大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围绕涉农惠农重点事项,呼应群众关切,看病开方、对症下药。把群众监督作为重要方式,出台系列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基层‘小微权力’规范运行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助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获得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一致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