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记昭化区石井铺镇龙口村乡村医生肖翠英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01-31 14:39: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1月31日讯(杨黎明)“降压药一定不要忘了吃,有空就来检查一下。”在冬日的石井铺镇龙口村卫生室,54岁的肖翠英收起测压仪,对前来村卫生室测量血压的村民王秀英叮嘱着。
石井铺镇龙口村辖7个组,共有241户812人,其中贫困户29户94人。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中最大的拦路虎,医疗救助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略中重要手段之一,乡村医生作为基层医疗最底层的服务者,承担着为农村群众宣传医疗保健知识、治疗常见病等,极大的方便了农村群众就近就医、便宜就医。
39年前,时年15岁的肖翠英看到农村医疗队伍的缺乏,很多因普通的常见病耽误治疗而拖成重病、甚至撒手人寰的时候,便立志要学习医疗知识,继而回到村里,为乡亲们服务。
说干就干,肖翠英带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来到卫子镇中心医院拜师学艺。两年后,学有所成的肖翠英回到龙口村当起了一名乡村医生,这一干,就是37年。在此期间,肖翠英还不忘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丰富医疗知识,只要一得空,她便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刻苦钻研业务,取得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和“妇幼医士”等证书。
2013年,精准扶贫的春风沐浴着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吹向了龙口村的贫困户。
“进组入户宣讲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逐户发送健康知识宣传资料;耐心讲解各类慢性病、重大疾病的护理知识及费用报销流程……”自此,肖翠英除了为村民看病治疗外,操心的事情也更多了,“忙碌”便成了她生活的代名词。
2017年4月8日晚上9:30左右,忙碌一天的肖翠英回到家中,刚端起碗筷,还来不及吃饭,便接到村民电话,让马上到88岁的罗堂文家,在简单了解了罗堂文受伤的情况后,肖翠英一刻也不敢耽误,便背着医疗箱匆匆的出门了,丈夫罗中富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无奈的摇着头。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无论是三更半夜还是烈日当头,只要一听有病人,她总是放下手中的活计,立马赶到别人家中。”罗中富言语中表现出些许无奈,“但我还是挺理解她的,我们这个村,现在就她一个乡村医生,她总是要多操心一点,这是她的选择,也是她的责任,我只是挺心疼她的身体。”
赶到罗堂文家已经快夜里10点了,原来88岁的罗堂文与86岁的老伴常年生活在一起,儿子、媳妇都在外务工,当天下午罗堂文老人爬梯子不小心摔了下来,当时没感觉有什么事,晚上却突然感觉全身都很疼。因医疗条件限制,肖翠英对罗堂文伤口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和包扎、进行了输液止疼,告诉他第二天一定要到镇上医院进一步确诊,并叮嘱他年龄大了,不能干的活,一定不能逞强。
2016年的一个冬天,晚上10点左右,村民李茂元因肺气肿不能行走,了解情况后,肖翠英冒着寒风和小雨,背着急救箱徒步行走3公里到他家就诊;2017年6月第一个夜里11:30左右,65岁的老人朱明金,因突发急性阑尾炎,腹痛难忍,家属打电话求救,她立即带上急救箱赶往他家,到他家已经半夜12点,肖翠英立即给予补液、消炎止痛等一般处理,并建议马上转院到上级医院,家属立即联系车辆,她则一直陪在患者身边,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直到患者被送走后才放心离开……
像这样的故事,在肖翠英身上不胜枚举。在37个春夏秋冬里、在四季变幻中,她总是起早贪黑,为村民的“头疼脑热”操着心,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的无私奉献,哪家有人生病,一个电话过来,她立刻上门诊疗,有事碰到疑难杂症无法救治,她也会协助病人转到上级医院。
“一辈子没攒下钱,就攒到村民的好评。”肖翠英笑道。是的,村民的好口碑诉说着一名赤脚医生几十年来风雨行医的感人故事,也正是这位最美乡村医生用大半生的坚守证明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大爱!
“我很开心能从事医生这个职业,能让村民们因为我而减轻生病带来的痛苦,我觉得很值得。”寒风凛冽,却吹不散肖翠英那颗火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