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昭化

  • 广元昭化区古建筑修缮人 斩获“优秀工匠”称号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05-24 10:30: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广元5月24日讯(鄢怀林)“我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情,不仅是挑战自己的能力,更是对毅力的挑战。修复魁星阁楼就是一个例子,难度越大、越不好做,我就越喜欢。”唐在银说到。

近日,昭化区对2017年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来自剑阁县普安镇从事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唐在银在柏林古镇创建4A级旅游景区工作中,因修缮柏林古镇魁星阁楼获表彰,荣获了“优秀工匠”称号。据介绍,这已是唐在银在古建筑修缮工作中荣获的第四个荣誉称号。

历时4月完整修缮魁星阁楼

修复的魁星楼新貌

据了解,柏林古镇魁星阁楼高15米,全木结构。底层,石板街道穿楼而过;中层为戏楼,三层柱头上为斗拱飞檐,檩枋上彩画依稀可见。堂内有魁星像,左手握朱笔,右脚踩鳌头,呈一“魁”字,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

古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记录下来的各个时期修建时的建筑形制、构件质地及制作工艺等。“充分考虑建筑特点,坚持对原做法、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进行深入研究,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唐在银说,这种努力在柏林古镇魁星阁楼的修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修缮之前,魁星阁楼破旧不堪,甚至可能存在倒塌的危险。”据唐在银介绍,柏林古镇魁星阁楼修缮是他与他的团队在去年8月接手的工作,工期仅有不到四个月时间,根据修缮方案要用掉50多方红松木,在不破坏原貌的情况下,还原魁星阁楼。接到修缮工作后,摆在眼前困难不是技术,而是交通、天气、取材三大难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他与他团队,走访全市各地寻找木材,在雨天也没有休息,通过人力将一根根木材运到破旧的魁星阁楼下,然后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去年12月,可接待50余人观赏的魁星阁楼展现在游客面前。深受文物专家和广大游客的赞扬。

唐在银告诉笔者,如今的魁星阁楼保留整个建筑的原有框架,木质的结构、戏楼、魁星像都是魁星阁楼原有的,在不发生意外的情况下,100年之内是不需要大范围修缮的。

希望能将工匠精神传承开来

1958年出生的唐在银祖辈以古建筑营造、家具制造等为业。唐在银勤奋好学,在父亲的熏陶之下,从小对木作、雕塑和绘画等很感兴趣,父亲的支持极大地激励了唐在银从事古建筑木雕艺术的信心。16岁时,唐在银就开始跟随父亲学木工,22岁就开始涉足古建筑行业,28岁时就在古建筑修缮工作中有了很深的造诣。2003年至2007年之间,他在北京带班修缮故宫、天安门、颐和园等古建筑中,他先后被授予“先进班组”、“特级技工”、“特级工匠”等荣誉称号。

从精致的木雕工艺品,到亭台楼阁、祠堂庙宇、石雕古墓……经过40多年辛勤努力,他渐渐成了全国有名的古建筑营造师,文物修缮匠师。作为一位比较全面的民间工艺匠师,他不仅擅长木雕,而且对泥塑、绘画、浮雕、石刻也颇有研究,加上自身社会生活的锤炼,对古建筑营造技艺有着深刻的意识。

“手艺工匠都是极普通的人,大多数没有很高的学历,他们用一双双平凡的手,一直传承、守护着古建筑民族精粹。我现在已经年过花甲,希望能够建一个古建筑营造技艺(含手工技艺项目)传承基地,让更多人来了解、学习,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开来。”唐在银说,搞古建筑修缮工作的一辈子就跟古代的木头砖瓦打交道。但他也有情怀,一砖一瓦都是与历史对话交流的载体,那是感情的凝结,更是责任和担当。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