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元昭化区:弘扬良好家风 点燃干事创业激情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07-06 13:46:3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7月5日讯(姜德辉)笔者走进广元市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对过去因懒至穷而破罐子破摔的历史,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3组的朱德军一点也不隐讳。又怎么由懒到勤再成为带头人呢?他说除了党的脱贫政策外,就是驻村干部对他的精神帮扶。
普子村是昭化区纪委的联系帮扶村。驻村第一书记干部刘绍凯对朱德军的“懒汉”行为也是无计可施。
在一次偶然中,区纪委的帮扶干部发现了朱德军家的一口废弃的老水缸。询问后得知,这口石水缸是上个世纪60年代打的,当时朱德军父母家里困难,连存水的水缸都没有。当时的大队为解决他们家吃水困难,特意派人打了这口石水缸。
通过这口水缸,帮扶干部结合现在对朱德军一家的帮扶政策,让朱德军明白了党对他们家的长期关怀,让朱德军从中受到了很大教育。便把这口石缸作为了传家宝,并在上面刻下了7个字:永远跟着共产党。
驻村工作队队长翟广生介绍,朱德军转变这个事,给了纪委驻村帮扶干部很大启发,家家都有正能量的元素,如果能发掘出来,不仅能增强村民的道德自豪、自信、自律,还能影响教育子孙后代。于是,从去年5月起,驻村干部结合区纪委在全区开展的家规家训教育,在普子村组织开展了晒“传家宝”活动。
72岁的朱思太一家三代都是木匠,他摆出的传家宝就是跟随自己一生的墨斗、曲尺、推子,他告诉传承自己手艺的儿子,木匠做的是良心活,一量一推都关系着良心。现任文书唐雄,其父唐思满是以前村上老文书,父亲推出的传家宝是一把算盘,一部账本,他要告诉儿子的是,明明白白做账,清清白白做人。还有一户残疾人家庭,男失明,女失聪。男主人公曾经是篾匠,目前已经双目失眠,女儿在读大学。他留给女儿的传家宝是篾刀、篾针,想告诫后人无论做什么,都要以勤为本,要有志向。
通过家风家规建设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区纪委监委牵头组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家规家训征文、“厅堂悬挂家规家训”、“亮晒传家宝”、选树“廉洁大使”等活动,把村民的家规家训以书画、牌匾等形式送到千家万户,全区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正家风”,充分激发了群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干部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
今年,柳桥乡建立了“说事服务站”,通过“一平台、二日志、三诊法、四分类”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挖掘问题线索、解决群众期盼,让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目前,昭化区233个村(社区)均已建立。
“说事服务站”仅仅是昭化区“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的一个缩影。
为深入推进“作风纪律深化年”活动,该区靶向监督护航经济建设“三大主战场”,特别是打赢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2016年以来已受理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各级信访举报、督查检查、暗访、审计反馈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起底、大排查。对26个行业扶贫专项资金、干部工作作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缓慢、省市督查暗访反馈的问题部门和乡镇,采取工作群和点对点的书面通报等形式,责令其及时整改。截止5月底,发现和整改问题155个,6名单位“一把手”因脱贫攻坚慢作为被约谈,区纪委监委处置扶贫领域问题线索44件,立案25件,党政纪处分12人并通报曝光。
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将脱贫攻坚、基层干部作风、政策信息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征地拆迁和土地流转等作为监督检查重点。建立基层“微腐败”直查快办机制,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对群众反映特别强烈的,提级查办。邀请政风行风评议员深入走访、电话随机采访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作用,开办《阳光问政》栏目,把问廉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对于敢动‘扶贫奶酪’的党员干部,坚决严惩不贷。截止5月底,该区通过预告式宣传、现场接访、跟踪回访等方式,到乡镇村社开展接访工作12场(次),共接待信访群众120余人(次),涉及林地纠纷、就医入学、五保低保评定、脱贫攻坚、干部作风等问题36件,受理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信访件7件,引导相关部门现场解决问题22个。
深入开展作风纪律问题自查自纠。截至5月底,昭化区共破获涉黑恶刑事案件9件,在侦案件5件,查处各类行政案件14件,新排查出涉黑涉恶线索5条。对全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和科级领导干部读书班进行督查,通报违反会风会纪行为20余例。对领导干部外出请假备案等进行暗访,对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项目建设(货运大道)、昭化区碧桂园棚户区改造、“两路一隧”、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开展了督查。
优化政务服务,取消行政审批中间环节、前置条件、证明事项457项,平均办结时间0.55个工作日,办理提速达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