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昭化

  • 广元昭化张家乡“12345”工作法确保滨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07-09 19:20: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广元7月9日讯(蒋清松)为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加快建成滨湖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广元市昭化区张家乡实施“12345”工作法,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截止目前,启动了园区建设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聚居点和道路改线项目初步设计。研究制定了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政策,清杂理乱2325亩,土地登记造册2500亩,引培新型经营主体11个。

据介绍,该乡通过广播宣讲、干部入户宣讲、村社开会宣讲、微信群宣讲等多种形式,持续大力宣传园区建设规划和重要意义;深入开展园区建设“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专题活动,实现干部群众观念大转变,认识大提高,行动大变化,为高质量完成园区建设各项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始终扛牢抓实“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主体责任,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园区建设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克难攻坚,主动挑大梁,勇当领头雁,展现新作为,带动群众稳定增收,确保如期脱贫摘帽。

全域打造“红色沃土、果业之乡”暨全区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每个村至少建1个300亩以上特色产业示范园,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全面推行“果蔬、果药”套种;以清杂理乱、人畜分离为重点,因户施策,突出特色种养发展庭院经济,有条件农户都建小庭园和微田园;不断优化利益链接机制,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一园“生多金”。群众得“五金”,即:流转土地得租金、入园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返包倒租得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分红;村集体得“四金”即:财政投入量化入股分红、保底分红、产业服务收入、土地增值收益;新型经营主体得“一金”:即在各种扶持下,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获取收益。

充分发挥区乡村组四级干部联动作用,集众智、汇众力,按照“深挖土、开深沟、垒高厢、覆地膜”要求,着力提升土地整理质量;本着“节约资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优化环境”原则,着力完善园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围绕打造全区“生态宜居、产村互动、农旅融合”示范片(点),着力加强园区农房及所有建筑风貌管控;在引培新型经营主体上,着力招大引强,增添园区建设活力。

成立园区建设指挥部,严格执行“日督查汇总、周总结通报、月调度分析”制度,对园区建设进度适时跟踪掌握,重点督促进度和把关工程质量;将园区建设纳入《三色管理制度》,任务落实到人,倒排工期,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实行责任倒查;把园区建设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列为一票否决事项;将园区建设成效,作为干部评先树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并为村组干部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依据相关规定保障干部餐费与交通补贴;推行“党建+”模式,集中干部力量“大兵团作战”,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统筹推进园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以点打造观摩面”原则,提前抓好各类现场会观摩点、观摩线路的谋划和准备工作,确保抓出新的亮点和看点;主动邀请专家实地踏勘,进行科学规划。选派技术骨干入园现场教学示范,进行技术规范。按照“发展一片成功一片”思路,做到规模适度。坚持高标准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把园区建成为脱贫奔康示范园;园区流转土地均由村集体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土地整理提质增效后,再通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二次流转;及时总结提炼园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和塑造正面典型,加强宣传推广、经验交流,促进各村赶学比超,共同提高。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