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苍溪黄猫乡:筑巢引凤改土建园 偏远山乡的创新与崛起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09-18 15:42:2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广元9月18日讯(杨强 安元琴)偏远山乡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近年来,四川省苍溪县黄猫乡创新思路,强化保障,回引能人进班子,发展产业挣票子,既走出了偏远山乡振兴的可借鉴之路,更让原本的荒山野岭变成了真真实实的“花果山”。
筑巢引凤 激发活力
从河南省渑池县某公司总经理到黄猫乡高台村村主任,2016年,高台村三组村民李雄国摇身一变,从企业家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干部。刚上任,李雄国就为村里捐资修路10公里,沿途安装路灯300多盏,让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前了好几年。
在黄猫乡,像李雄国这样的“新村民”已经有20多位,他们都是近些年黄猫乡从各地招引回来的返乡创业人才。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工作中,农业农村缺乏动力,发展严重滞后。振兴大棋如何“落子”?近年来,黄猫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引进“能人”,让黄猫大地重新焕发生机。
“看到这么多大老板回来后,把家乡建设得这么美好,我也强烈渴望回乡,干一番事业”,去年,38岁的君寨村七组村民蹇琦林与妻子回乡发展野兔养殖,并依托桃花节、采摘节等节会,办起了自家的特色农家乐,年收入超过10万元。此外,蹇琦林还在村两委担任助理职务,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据了解,近年来,黄猫乡以激发乡村活力为抓手,招引了罗洪、李雄国、蹇洪声等20多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用“乡愁”拴住了这群“领头羊”,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改土建园 更添动力
“过去,一户人年产水稻最多3000斤,抛开必要的投入,一年收入最多2000元。”作为土生土长的黄猫人,黄猫村村支书何猛感慨颇深。过去,他也一直在思索如何带领村里的乡亲们走出困境,但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
2017年对黄猫村来说,是迎来转机的一年。村里建起了贫困户丹参托管园,全村30多户贫困户、20多户非贫困户全都参与其中,除了土地流转金,还能在园区务工,年末还享受分红,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多元。
“刚开始改土建园的时候,很多人认为田地没有了,就断了活路,那时候,经常有人阻工”。53岁的贫困户张永强就曾经阻碍施工。何猛帮他算了一笔账:一个劳力一天能挣80元,技术要求还不高,加上土地租金和年末分红,怎么算,一年收入也能超过30000元,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去年,张永强一家仅在园区内务工,收入就达到了15000元。尝到甜头后,今年,张永强在自家的土地上种了4亩丹参、3亩瓜蒌、5亩黄精。
如何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获益者?近年来,黄猫乡按照 “园带园、园连园、园套园、大园带小园”的产业发展格局,新建观赏水果、药材为主的集体经济产业园3个,将产业发展基金“借”给园区,三年投产后,园区将发展基金返回贫困户,且贫困户与园区按照4:6比例分成,贫困户当年可实现年纯收入4500元左右。
产业支撑 持续发力
“前段时间,我们申报了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该乡党委负责人杨文华告诉笔者。申报省级示范点,黄猫乡底气何在?
据介绍,近年来,黄猫乡依托区域内得天独厚的人文和自然地理条件,以红桃园、白肉枇杷园、中药材园等7大园区为支撑,大力发展红色文化、观光农业、生态康养三大支柱旅游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14年初,黄猫乡将黄猫垭红色景区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进行规划和打造,充分发挥其在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的示范带动效应,带动周边20多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
黄猫垭红色景区的打造仅是该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该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心系家乡的企业家们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捐建了农民公园、映山红广场、黄猫垭节点、黄猫场节点、千年银杏广场、银杏景观大道、北京四合院及6座乡村别墅;企业家罗洪投资2.2亿元创建“桃源谷”乡村旅游项目,竣工以来已吸引了超过30万名游客;成功“搭车”苍溪梨花节,举办黄猫乡桃花节4届,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
强劲产业的支撑,带动了全乡由整体贫困到同步小康的迈进。2017年,该乡完成高台、黄猫、呈元等4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硬化道路35公里,还解决了全乡589户贫困户、非贫困户3680人饮水难问题,实现了2235人的脱贫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