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元昭化朝阳乡:节能减耗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比翼齐飞”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10-19 11:46:59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10月19日讯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朝阳乡立足盆周山地实际,积极寻找村集体经济“造血”良方。根据当地日照条件好,太阳能全天全年分布均匀,全年约80%的白天具有采集太阳热能的条件,最终选择光伏发电项目作为壮大偏远乡镇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
2018年3月,该乡6个村开始并网发电,从年发电量来测算,每个村全年均能增收2万余元,通过给全乡270户贫困户量化股权和利润分红,每户每年可增收200元左右,实现了节能减耗和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比翼齐飞”,被群众誉为“屋顶印钞机”。
“一个模式”合理降低用能成本。受山区光照和农户居住分散条件限制,光伏电站主要安装在房前屋后空地、屋顶、荒山和荒坡上,部分有条件的也可建设光伏大棚。朝阳乡6个村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均小于25kw,只需拥有200平方米的闲置面积和达到40kg/m²以上的承重能力即可满足建设条件,最终6个村的光伏发电设备均选择在村委会屋顶建设的模式,充分利用已有资产向“空中要地”,这样既不占用土地,又大大降低建设成本,还方便日后管护。后期需要扩大规模的也可在村委会周边的闲置荒地或林坡地建设光伏大棚,既能发电,又能在大棚下种植蔬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光伏发电是可持续的清洁能源,还具有安装使用便捷、规模可大可小等优点,能快速创造稳定收入,同时电站就建在老百姓身边,就近负责管理的贫困户也更有参与感。
“二条路径”让盈利方式多元化。一是完全上网路径。即光伏电站发的电全部上网销售,实行发用分离,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朝阳乡六个试点村也主要采取此种模式,将光伏电站发的电以0.85元/度(含补贴)进行出售,再通过地方电网以0.52元/度购买日常用电。二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路径。即光伏电站发电后,首先满足自己使用,节余的部分送入电网销售。该模式下自用部分电量不但抵消使用电网资源需支付的电费还能获得0.33元/度的补助,剩余部分电力同样以0.85元/度(含补贴)进行出售。两种模式互为补充,为村集体根据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提供了多个选择。
“三本台账”让投资者做明白人。一是资源台账。朝阳乡地处嘉陵江、上游西岸,平均海拔700米左右,通过专业公司光辐射量监测,乡内平均日照辐射量约1252kwh/m²,高于全省平均值89kwh/m²,光照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光伏产业发展。二是投入台账。经多方考察深入,广元地区光伏电站每千瓦建设成本在8000元左右,朝阳乡设计规模控制在20kw左右,按此计算总投资在17万以内,占区财政匹配给每个贫困村的80万元产业周转金和20万元村集体发展资金总额的17%,有效避免了规模过大,造成大量资金被占用,无力发展其他产业的问题。三是收益台账。朝阳乡总共装机136.7kw,日均发电510kw,年发电量可达186000度以上,按当前每度光伏发电上网价0.43元、国家补贴0.42元测算,年均收入超过15万元,并可稳定收益25年。
“四大优势”确保收益持续稳定。一是就近并网。光伏发电通过逆变器转换,直接与家用的220伏电网并网。建设规模较大的也可通过逆变器升压后,直接接入高压线路,实现就近并网。二是全程代办。项目前期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和并网等手续均委托企业全程代办,项目建成后与企业签订管护合同,企业购买25年发电功率保险,确保了项目前期建设无障碍和后期管护有保障。三是管理便捷。项目建成后管理十分轻松,只需加强对电池板组件的保护和防止人为破坏,就能有效节约劳动力和维护成本。四是收益稳定。光伏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扶贫产业之一,有稳定的国家政策支持,一次性投入连续25年有稳定的收入,不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并网发电后,村委会直接与区供电公司签订电价售补合同,按月结算,售电资金和国家补贴资金直接打卡到村委会账户,有效保障了收益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截至目前,该乡光伏发电项目总发电量达125000余kw,收益106250元,所得收益在壮大了集体经济的同时也让贫困户直接获利,从而带动了脱贫攻坚及致富奔康的整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