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青川

  • 青川县三锅镇成功创建省级法治示范镇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9-07-01 14:25: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广元7月1日讯  近日,四川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司法厅公布了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法治示范县(市、区)、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名单,广元市青川县三锅镇荣登榜单,这标志着三锅镇成功创建省级法治示范镇。

近年来,青川县三锅镇围绕法治青川、平安青川建设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区域依法治理,镇党委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有序推进,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三锅镇民兴村“法治微社区”在省委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法治花开微社区》中被列为先进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并创建成为四川省和广元市法治教育示范基地。

“三个一”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制

建立一个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风险评估、述法考评三项制度,成立依法治理、风险评估两个领导小组,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联席会议、社会风险评估、述法考评四项制度,将风评情况、述法考评情况纳入党政综合、目标绩效年终考评,形成自上而下的依法执政制度体系。

完善一套程序。完善依法决策程序,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工程项目建设等事项,确保群众参与、集体论证。2017年广平高速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召开村民大会、社员代表大会60余场次,群众参与率达80%以上。同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严格实行法律前置论证和合法性审查,确保重大决策科学合理、依法依规。

落实一个责任。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落实依法行政主体责任,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各项工作。通过支部会议、党员大会、专题党课、主题党日常态化开展学法活动。同村(社区)、站所签订《依法治理目标责任书》13份,将依法治理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评。

“四项机制”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新模式

十二户联动机制。坚持“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以十二户左右居住相对邻近的农户组建联动小组,建立了治安联防、应急联动、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救助联帮、产业联带等十二户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群众“自我防范、自我管理、邻里互助、群防群治”的格局。

十大救助制度。将《司法救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贫困救助热线制度》等十大救助制度向一线倾斜,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司法救助和贫困救助,积极发挥十大救助制度纾难解困、扶助弱小的作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村(社区)网格工作人员和设施的配备,实行网格管理员、信息员、导办员、督办员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有效实现了对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控和社会事业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整合普法骨干、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力量,用法治方式破解信访难题;引导“乡贤会”“和事佬”等社会组织,发挥贴近群众、专业性强、服务灵活特点,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采用在线调解、视频调解等方式开展调解,动态掌握矛盾的变化发展趋势,提高调解质效。

“五个结合”构建法治联动大格局

法治建设+基层党建。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党小组在依法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推动全镇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成立“金凤凰文艺舞蹈队”“金凤凰腰鼓队”等法治文艺队伍,开展“百场法治电影免费看”惠民行动,推动形成德治与法治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法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抓好农业、教育、卫生、交通等涉及民生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群体性宣传活动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形成政府、社会、群众三者的良性互动。

法治建设+新村建设。制定群众自己的“小宪法”“小章程”30余条,坚持按约办事。在村级文化建设中有机融入法治建设相关内容,建成民兴村“法治微社区”、黄水村法治文化长廊、“法律小超市”等6个活动阵地,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促进政府公共服务与法治建设的有机融合,
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稳定风险评估和重点人员稳控机制,定期做好“社区服刑人员”“安置帮教对象”“缠访闹访人员”等重点人员稳控管理,开展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信访事件联处“三联”行动,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实现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