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朝天

  • 朝天区:防“疫”不松劲 春耕生产忙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2-24 10:37:4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广元2月24日讯(张玉伟)2月23日,大地回暖。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工作胶着对垒的关键期,也是春耕备耕的最佳时期。作为无现症病例的广元市朝天区,在作好“外防输入”的同时,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广泛发动群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为今年农业增产增收打好坚实基础,确保实现高质量脱贫、同步全面奔小康。

抢农时  5+N特色产业春耕生产忙

在朝天区羊木镇东山庙村,10多名核桃种植户、核桃嫁接技术员经过体温测量后,星星点点的分散在100多亩山坡上,进行核桃修枝整形、嫁接、松土施肥。

“这次嫁接的50棵树,明年就可以挂果,丰产后产量还会成倍的翻。”东山庙村二组贫困户贾永明高兴地和记者算起了账,“这50棵树在改良前,年成好了能收入3000多元钱。嫁接之后,收入就能翻三番以上。”

为贾永明进行核桃嫁接的技术员罗定江,麻利地爬上一颗碗口粗的核桃树,依据树形先整好形,然后砧木切口、削穗、插接穗、防水绑扎……短短几分钟,一套核桃硬枝嫁接流程一气呵成。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气温最适宜枝接,成活率能达到90%以上,这次选用的是“硕星”品种,果大壳薄出仁率高,经济价值好。

在该区云雾山镇、大滩镇、羊木镇等地,机器将一段段青杠木材粉碎成颗颗木屑,菇农们正忙着进行食用菌装袋、杀菌、接菌等工作,目前,该区已种植木耳、灵芝、香菇等食用菌2000多万椴(袋);在高海拔的曾家山各乡镇,山间平整的田野上,轰鸣的机器驱走了早春寒意,忙碌的农民挥舞着手中银锄,已种植马铃薯、甘蓝等蔬菜5万多亩;畜牧养殖户们正积极开展圈舍消毒、补栏、育肥等,目前,该区已存栏生猪15万余头、牛羊8.5万多头、土鸡221万只……

在朝天区,无论山上山下、高山河谷,记者看到,在作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处处都呈现着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核桃、蔬菜、食用菌、畜牧、蚕桑等5+N农业特色产业的忙碌景象。

抓项目 农业农村项目建设全启动

走进朝天区曾家镇山峰村,远远就能听到机器轰鸣之声,这里是该区实施的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现场。

“疫情防控不能松,工程进度不能慢。”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第五标段负责人夏三海介绍,春节后项目建设就已复工,他们选择了长期未外出务工、未与重点疫区返乡人员接触的当地群众施工,严格执行进出工地测体温、场地和生产工具消毒、分散就餐等制度,全力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该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马天星介绍,目前,该区6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均全面复工,已开挖排水渠道2700米,梯地整理400亩,土地平整1200亩、安装供水管网1700多米。

“2月9日我们开工建设,在作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建设进度,力争6月份建成投用。”广元市绿衡牧业公司董廷勇介绍,该生猪养殖项目总投资600万元,建成投产后可年出栏5000头。该项目能成为朝天2020年第一个开工的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得益于该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农业农村局对项目选址、手续办理等各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帮助企业尽快落实了各项扶持政策,破解了建设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

其实,在朝天区广大农村,这些项目建设的启动,仅仅只是疫情防控期间推进农业农村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今年,该区在已建成5条百里新农村示范走廊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全域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2020年全域新村建设规划3950余户,硬化公路、改厨房改厕、硬化院坝等农户自建工程全面启动。

此外,该区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区12个乡镇214个村全力打造“干净卫生、整洁有序”的农村人居环境,形成了户户争创五美庭院,村村争创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环境要素保障。

重服务  农资配送零距离 远程培训实打实

“没想到一个电话,他们就把急需的肥料送到了地头。”中子镇高车村五组张文友正忙着种植魔芋、马铃薯。他说,是该镇农资专卖店提供农资“送货上门”服务,解了他的难题。

“区上通过农资运输‘绿色通道’,送到我们专卖店。我们通过‘点对点’配送服务,送到群众家中和地头。”中子镇农资专卖店张万云介绍,为了减少广大群众到场镇购买而出现人员聚集,该店通过村组微信群、农资信息员、电话、APP等方式,及时统计农户需求量,累计配送种子1.4吨、肥料330吨、农膜1.2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

疫情防控期间,该区不仅有效破解了农资配送问题,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将技术指导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区农业局技术专家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面对面’指导我土鸡防疫药物使用、鸡舍消毒等,和在现场的效果一样好。”该区朝天镇将军村土鸡养殖户赵情春介绍,春季是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高发期,他家现存栏土鸡2000多只,加之对土鸡疫情防控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不够,为此很担心。不过,近段时间,村里大喇叭每天播放农业生产使用技术知识,还公布了技术专家联系方式,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联系上了该区农业农村局土鸡养殖方面的专家,通过微信视频‘面对面’传授给他许多急需的知识。

连日来,该区持续在做实做细农业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电话、微信、APP等优势,线上为广大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截至目前,该区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农业生产技术视频培训、指导近1000场次,印发大春生产技术资料1.1万余份,推送农业生产技术电子资料40余期,为疫情防控期间春耕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