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额扶贫信贷助郭青云走上致富路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5-28 21:12:3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广元5月28日讯(康勇 张晓德)5月27日,旺苍县木门镇天星村郭清云早早起了床,在自家猪舍给一头头胖乎乎的猪崽喂食。看着茁壮成长的小猪,郭清云喜悦之情全写在了脸上。
现年55岁的郭清云是天星村一组村民,2014年因双腿残疾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当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刚过2000元。由于妻子体弱,次子年幼,为了早日甩掉“贫困户”的帽子,老郭种蒜苗、辣椒、莴笋等各类蔬菜,养殖黑猪、土鸡顺利实现脱贫。回忆起当初没有启动资金,自身肢体残疾,使当初的老郭很是犯难。
2017年12月,在人民银行和当地信用社的帮助下,老郭从木门信用社借用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一门心思地养起了猪,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如今老郭已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只要一说起老郭,当地干部群众都纷纷给他竖起大拇指点赞。
人行旺苍县支行行长戚思勇说,“金融扶贫,就是要让家家有脱贫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
金色年华,突遭恶病落残疾
“当时看着年幼的儿子和卧床的妻子,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想起以前的日子,郭清云脸色格外沉重。1988年,因为从小家庭条件不好、缺衣少穿,时常忍冻挨饿,正当青年的老郭遭遇民间老人常说的“凉寒病”,持续高烧不退。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老郭不幸患上了脊髓炎,双腿活动严重受限,落下了终身残疾。从此,他再也不能像村里其他同龄人一样从事重体力劳动,父母早已年迈,自己又尚未成家,造化总是弄人,2018年,老郭的妻子李某华因为不慎从楼上摔下导致多根肋骨骨折,卧床大半年。正读高一的小儿子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从学校辍学选择孤身一人外出打工。老郭说,“当时,他感觉自己的天都塌了”。
身残志坚,识别次年就脱贫
“党的政策真的好,我受益很多。”老郭聊起对他们家的帮扶时候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2014年,老郭一家因残被县里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有了自己的帮扶责任人,给了他很多力所能及的帮助。虽然享受了党和国家的很多优惠政策,但老郭说,他总是觉得浑身不自在,他不想当“贫困户”。“虽然自己双腿残疾,但我还有一双好手,我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绝不拖大家的后腿”。老郭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修整圈舍、代养黑猪、公司回收,2015年,老郭家就实现了脱贫,当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就超过4000元。
“在困难面前,决不能低头。” 郭清云常常这样和扶贫工作队员聊侃,只要勤劳苦干,生活一定会好起来,一定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
养猪致富,扶贫小贷来助力
“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真好,免抵押免担保,干部很负责,服务到家,信用社办理手续又快,解决了我搞这些缺钱的燃眉之急。”老郭指着逐渐发展壮大的产业园区很认真的说。虽然家里一直也养猪,但老郭并不满足于三五头这样的小打小闹,帮人代养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要想靠养猪挣钱,必须扩大规模,走规模化养殖的道路。说干就干,2017年,老郭先是种上了家中兄弟和隔壁邻居闲置的几亩土地,加起来有十余亩,算是基本解决了粮食的问题。2017年12月,老郭从当地信用社贷款5万元,扩大圈舍、买猪仔、进饲料、卖肥猪,老郭忙的是不亦乐乎。仅2018年,老郭家养殖生猪的规模就达到39头,当年出栏27头,平均每头超过300斤,虽然价格并不好,老郭也还是尝到了养猪带来的甜头。
自强不息,吃水不忘挖井人
“这几年,党和政府对我很是关心和照顾,让我感到非常温暖。趁自己现在还年轻,有劳动能力,要靠勤劳致富,争当贫困户不光彩,脱贫致富才光荣。”郭清云说。
2019年,仔猪价格开始暴涨,因为自家没有能繁母猪,老郭相应缩减了养殖规模。尽管如此,当年还是出栏生猪10余头,加上生猪价格好,获利超过2万元。前几天,老郭家又一次出栏3头大肥猪,3头猪就卖了1.4万余元。
“没有金融扶贫政策的帮助,就没有我老郭今天的好日子。” 5月15日,当人行旺苍县支行和旺苍联社一行上门核实再贷款资金用途时,老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