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好路通产业兴 村民脸上展笑颜
——听青川县凉水镇曙光村村民讲述脱贫后的幸福生活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7-21 09:22:4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江琪 赵雪宇)蓝天白云下,宽阔的村道小路向前延伸,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产业发展绿满山坡,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近日,记者来到青川县凉水镇曙光村(原茅坝乡金家村), 感受脱贫前后生活的变化,听他们诉说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 |
袁永华:产业旺了 口袋鼓了
在曙光村袁家山社,过去荒草丛生的山坡如今已经变成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片发展起乌药特色产业。不管是贫困群众还是非贫困群众,都享受到了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村民袁永华通过在基地务工就业、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不仅甩掉了“贫困帽”,还被当地村民称为“乌药产业种植土专家”。谈及如今的产业发展状况,袁永华用了八个字描述:“产业旺了,口袋鼓了!”袁永华表示,他还将继续努力,扩大规模种植。
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当地干部在充分调研与征询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思路,积极引导村民发展乌药种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拓宽群众脱贫致富渠道。
“我们通过与绵阳农科院、江油付子基地合作社对接交流,绵阳农科院农业技术专家每月定期来到村里对乌药种植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江油付子基地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乌药种子补贴,在他们的支持帮扶下,村里的乌药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当地第一书记赵伟告诉记者,他们村还成立了乌药产业合作社,以“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里种植乌药500余亩,去年乌药收入达200多万,带动300余人群众增收。
“今年我了解到的乌药市场价格还会比去年上涨,收入还会更多!”对于今年村里的乌药收成,赵伟信心满怀。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扩大乌药种植规模,把乌药做成青川的地标产品。同时还将引进高山蔬菜种植,辐射带动周边群众从事乌药和高山蔬菜种植和管护,扩大就业机会,增加群众收入,推进产业发展,让村民脱贫奔康路子越走越宽。
朱丕华:住上好房子 过上好日子
“新房宽敞明亮,家门口就是马路,做啥都便利!”曙光村金家坪社朱丕华一家四口人于去年9月份搬进了新房。7月17日,在他的新家看到,宽敞明亮的房子被收拾得井井有条,房子布局合理,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水电网全通。在新房另一旁,则是修建的生猪养殖地。
搬迁前,朱丕华一家住在高山上,离现在居住地走路约1个小时路程,交通、用水和网络不便。过去,人畜混居,人居环境差,老旧潮湿的木架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发展产业也因交通不便卖不出好价钱。
“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搬进新房,这心里感觉暖暖的。”朱丕华说,他们家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100余平方米的房子,家里只花了五千多元,其余全部由政府补贴。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我们还要依靠自己勤劳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才能不负党恩。”朱丕华说,现在生活生产条件这么好,他准备加大生猪养殖产业发展,闯出一条养殖致富路。
朱从良:水泥路到家门口 晚年生活也精彩
“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每天晚饭后,我就会和老伴出门溜达溜达!”曙光村的朱从良和老伴已年过七旬,看着家门口新铺成的水泥路,他们感慨道:“有了这条路,我和老伴不仅告别了‘雨天出门两脚泥’,晚年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在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当地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目标,对村里实施公路硬化,新建便民路等,解决群众出行难题。如今,该村已实现社社通水泥路。
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建成了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等, 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生活指数,受到广大群众一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