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苍溪

  • 苍溪:打好健康扶贫组合拳 健康习惯深入人心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8-18 14:40: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青婧 记者李全民)“只要没病没痛,就能奔康致富。”这是苍溪群众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的,80万苍溪儿女世代传承着吃苦耐劳不等不靠的淳朴本性,只要有健康的身体,就能勤劳致富。

苍溪县有重点贫困村214个,贫困人口26989户、90498人,经精准识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16160户、61299人,占全县贫困户、贫困人口总数60%以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了苍溪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让每一个贫困群众治大病轻松、看小病方便,让健康习惯深入人心,苍溪县创新开展以健康家庭、健康村创建为抓手的健康细胞建设,阻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代际相传,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治大病轻松  医疗救助保健康

“我有尘肺病,老伴儿严重腰椎病,每年都要住院几个月,要不是有医保政策,我们承担的医药费控制在10%以内,否则哪里治得起病啊。”6月25日,苍溪县百利镇方斗村五组贫困户邓兴维正在给他的鸡鸭喂食,面对记者采访,他由衷感谢好政策。

邓兴维今年68岁了,他告诉记者,年轻时身强力壮,但年龄大了两口子都得病,不能干重活,住院吃药更是家常便饭,这不,老伴儿刚刚住院半月才回来。

“每年几万块的医药费,自己只拿几千块。身体好了,我和老伴儿就立即回来养鸡鸭发展产业,全村都在搞产业增收,我也不能拖后腿。”邓兴维边查看着鸡舍边说道。

医保政策让贫困户医疗报销高达90%,有效遏制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自脱贫攻坚以来,苍溪县累计救助住院治疗贫困患者134596人次,医疗总费用60269.18 万元,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财政兜底等合计报销55147.179万元,个人自付5121.97万元,个人自付占比8.49%。

“医保报销大部分医药费,另外还得到大病补助2.5万,重特大疾病救助5万,解决了我们的大困难啊。”苍溪县河地镇天寨村六组向文杰因呼吸衰竭住院整整一年,各种政策救助让这个家庭轻松应对重大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

该县整合医保、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资金资源,形成完整的、可持久的救助机制,建立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同时建立农村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将农村困难群众(包括非贫困户)因患重特大疾病自付医疗费用达到3万元以上的纳入救助范畴。

“自基金建立以来,救助重特大疾病患者3881人次,救助金额653万元,农村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救助基金救助27人次,救助金额31.64万元。”该县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贫困户每年免费健康体检一次,有病不拖立即看,治病不贵轻松看,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健健康康,是健康细胞建设的根本所在。”该县卫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看小病方便  送医上门优服务

“眼睛啥样子了?”

“药吃了效果还可以。”

“今天我再给你开点药,继续吃起。”

该县元坝镇桥沟村村医文树德到唐显东家出诊,唐显东家属一只眼睛失明,经常发炎,文树德是他们的家庭签约医生,由于患者出行不便,文树德就成了他家的常客。

看着忙碌的文树德:陈旧的白大褂,旁边搁着小药箱,脖子上挂听诊器,患者一个电话,吹风下雨不管,他立刻马不停蹄赶过去……这是苍溪县所有家庭签约医生的一个缩影。

培育健康细胞,苍溪县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变坐等患者上门为主动上门服务,组建“1+4”健康服务团队(县级专家1名+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公卫人员、护士、乡村医生各1名)289个,送医上门。同时,对贫困空巢老人或贫困单人家庭每天电话询问健康状况,对居家治疗或康复的贫困患者每周或每个治疗周期巡诊一次,对居家治疗或康复的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每月或每个治疗周期上门诊疗一次。目前,全县718个村卫生室建设达标,并配备1名合格乡村医生,保证全部贫困户配齐家庭签约医生。

酷暑,苍溪县歧坪镇六股树村村医刘徽利用午休做健康宣传:“这两天气温高要注意防暑,中午少出去,下午凉快了再出去,喝点藿香正气水……”刘徽见人就喋喋不休。

“晓得了,晓得了。刘医生你就放心嘛,这防暑要诀我都背得清楚呢。”该村一组群众刘吉先回答。

乡村干部讲政策(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医疗专家讲常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常见急症救治,公共卫生常识等),在健康细胞建设中,针对农村群众健康意识普遍较低的问题,苍溪县组建了以乡村干部和医疗服务专家为主的师资队伍,每月开展一次健康知识大讲堂,为每个家庭培养一名“健康明白人”。  

“小病小痛不要惊慌,根据平时培训的知识正确判断,该拿药的就拿药,需要医生上门就诊的就打个电话,很方便。”作为家中的“健康明白人”,刘吉先说。

防未病有方  健康习惯入人心

健康细胞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治已病,还要群众养成健康好习惯,治未病。

“对东青镇东林村的基线调查发现,虽然群众居住条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但饮食习惯不好是影响他们健康的主要因素,必须在这方面加大引导。”该县卫健局相关工作人员正对基线调查情况归档总结。通过基线调查,为建设健康家庭(标准为“四好五有”:习惯好、身体好、环境好、家风好;有健康明白人、有签约医生服务、有应急小药箱、有健康劳动力、有无公害种养殖业)和健康村(标准为“六好”:健康教育开展好、医疗卫生服务好、健康家庭创建好、环境卫生整治好、绿色产业发展好、村风民俗形成好)摸清了家底。

“摸清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家底,我们建立了县、乡镇、村组和家庭‘四级共建、乡镇为主’的创建机制,把健康家庭和健康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产业发展一并统筹规划,把健康融入所有领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改厨、改厕、改水、改圈,建沼气,试点村80%农户实现“四改”,饮用水全达标,卫生厕所达98%,100%实现人畜分离;治理农村“五乱”(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组建垃圾收集点,村建垃圾处理站,农业园区、旅游景区均设垃圾桶;发展绿色种养殖业,防止高残留农药和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种养殖业;在全县行政村建健身场所,配备健身器材,漓江镇连续35年举办农民运动会成为全国农民体育运动先进经验,“农民健身”行动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

“防病于未然,病后防传变,健康习惯渐渐深入人心,这是我们感到最欣慰的事。”该县卫健局负责人说,截至目前,苍溪创建健康村54个,健康家庭10044户,广大群众的健康素养得到较大提升,有效阻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代际相传,打造了苍溪健康扶贫优质服务品牌。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