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昭化

  • 昭化区:完善医疗保障扶贫政策 构建阻击返贫长效机制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9-10 16:39:17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朱映江 杨黎明)为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扶贫政策,通过实施“劳动能力恢复”工程,帮助有望恢复劳动能力的患病贫困人群恢复“造血”能力,确保了已退出贫困人口不返贫。

“从2018年开始,我建了4个棚子种植银耳,到今年发展到6个棚子,预计今年的产量将达1000多斤,总产值也就是20万左右。”这段时间,正值银耳采收时节,在昭化区昭化镇朝阳村,种植户焦树张每天都要走进自家的种植大棚,对成熟的银耳分批进行采收。

而早在2014年,焦树张就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逐渐丧失劳动力且生活无法自理,妻子也体弱多病,本就十分拮据的家庭因为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2016年,昭化区通过实施“劳动能力恢复”工程,符合救治范围的焦树张在2017年纳入救助范围,2018年劳动能力有所恢复的焦树张看到了希望,便迫不及待的发展起了银耳产业,2019年完全恢复劳动力的焦树张琢磨起广大种植规模。

“因为股骨头坏死,我住院费用累计用了7万多块钱,但我自己一分钱没出,全是区上‘劳动能力恢复’工程的资金。现在我身体一天比一天好了,再不努力,都对不起党和政府的好政。”焦树张感叹。

如今,恢复了劳动能力的焦树张不等不靠,已发展起了银耳、脆桃、烤烟等产业,成了村里名副其实产业大户,也带动着身边的群众发展起了产业。

截止目前,昭化区通过实施“劳动能力恢复”工程,已救助900多人,救助金额1800余万元,纳入劳动能力恢复的贫困户户均增加1.6个正常劳动力,户均增收4700元左右,人均医疗费用支出降低1.8万元。

此外,昭化区还针对患病贫困人群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的好病等问题,实施了家门口诊疗、医疗政策兜底、结对帮扶等工程,确保了贫困人群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我区将要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确保有钱救助;建立科学的识别机制,确保应救尽救;建立精准的救助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户,医疗救助有保障,不返贫。” 昭化区医保局副局长向寒晞表示。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