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苍溪:借东西部扶贫协作春风 圆残疾人稳定脱贫梦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11-05 19:00: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小丁 青婧)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注。贫困残疾人则是深度贫困群体中的特困人群,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面临更多困难,也因此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四川苍溪、浙江三门两地采取“民生扶持+智力扶持+产业扶持”的方式,大力扶持“自强农场”,帮助贫困残疾人拔穷根、开富源,描绘出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程中最动人的画面。
截至目前,苍溪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数从2014年的6740余人锐减为现在的570余人,残疾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6.64%下降到8.46%,基本实现了“优势互补、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民生扶持促自力
让贫困残疾人“站起来”
今年5月28日,苍溪县东西部扶贫协作贫困残疾人辅具发放仪式在红军渡-玄武广场举行。坐上崭新电动轮椅的受赠残疾人花福才眼里饱含泪水地说到:“感谢三门给予我们的关心,我们一定不负大家的期望,奋发创业、自强脱贫、共步小康!”
当天的发放仪式上,1119名贫困残疾人现场领到了自己需要的辅助器具。这些辅助器具对他们而言,不仅是辅助工具,更是通往幸福生活的“桥”,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自立更生走向致富路。
残疾人往往都有严重的自卑情绪,如何在脱贫奔康过程中提振他们的信心?帮助残疾人康复、为残疾人的生活提供便利是关键。
为解决残疾人康复问题,让部分残疾人能自食其力或最大限度地参与生产,苍溪县依托三门县技术优势,投资120万元在五龙、文昌、石马等12个乡镇建成“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每年保障超过600名残疾人获得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利用三门县援助扶贫资金50万元,建成“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帮助轻度精神、智障残疾人通过“工疗”和“农疗”逐步实现生活自理,减轻家庭负担。
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残疾群众在身体功能恢复正常或用上合适的辅助器具后,表达出了强烈的愿望——“我们要通过自力更生过上了好日子!”
智力扶持促自信
让贫困残疾人“动起来”
去年6月和10月,台州、丽水等市残联在苍溪县分别举办了两场“2019年苍溪县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26家企业为残疾人提供了90个就业岗位,最终17名残疾人远赴浙江省实现就业。
“举办专场招聘会,目的就是要让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实现‘就业梦’,让广大残疾人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苍溪县残疾人联合会工作人员杨家伟介绍到,为了帮助残疾人自食其力,三门、苍溪两地下大力气,加强技能和业务培训,促进残疾人能力的提升。
自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三门县残联先后3次来苍溪县利用优势智力资源、技术资源,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开展心理疏导和培训,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发展模式及时与县残联交流。
同时,苍溪县分别在鸳溪、三川、东青等21个乡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583人次,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522人次。
现在,三门、苍溪两地构建起了“人才互动、资源互享、信息互通、能力互促”的贫困残疾人扶贫工作格局,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不断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和增收能力。
“残疾人因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大多缺乏科学文化知识。通过培训,就是要让他们能以知识和科技来弥补自己身体不足,让他们有能力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苍溪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何俊说。
产业扶持促自强
让贫困残疾人“富起来”
要让贫困残疾人脱贫,首先是要增加贫困残疾人的稳定收入,发展产业成为了重要支撑。
苍溪县围绕“三个百亿产业”发展规划,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整合残疾人“股权量化”资金、产业扶持资金和其他扶贫资源,大力推进“自强农场”建设。通过鼓励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残疾贫困户建设增收“自强农场”,同时千方百计、多措并举拓展贫困残疾人收入渠道,使之收入稳步提升。
“身体残疾不要紧,就怕没志气没骨气!我不仅要自己致富,还要让更多残疾人和我一起致富。”9月中旬,走进的苍溪县五龙镇双树村冯明武家的自强农场,看到漫山遍野一片翠绿,成片的猕猴桃林里果实累累,果香四溢,上百只跑山鸡正在树下觅食。
几年前,在外务工的冯明武在一次机械事故中不幸失去左臂,因残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政府帮助下,他回家建起了家庭农场,种植猕猴桃、雪莲果,养殖跑山鸡、家猪。后来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中,他又扩大了种植范围,种了上桃树、李树、油菜籽等,并对猕猴桃品种进行了改良,“今年的收入估计有10多万元。”
在冯明武的自强农场里,不仅冯明武一人实现了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同时他还带动了5名残疾人户种植猕猴桃达50亩,并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到2019年底,苍溪县已建成标准化‘自强农场’1.56万个,发展特色产业4.3万亩,辐射全县39个乡镇的3300余名残疾人,可实现人均增收5600元。”苍溪县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县通过建设“自强农场”,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自强发展挖“穷根”,“自强农场”也因此成为当地村民脱贫和防止返贫的“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