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利州

  • 利州区纪监:打通“民声”到“民心”的“最后一公里”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2-23 09:59:23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杨薇)2020年以来,利州区纪委监委坚持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紧盯中央、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突出受理重点,把下访接待群众作为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减少群众重复上访、集体上访和群众信访成本,维护良好有序的信访秩序,真正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摆摊”服务群众零距离

“我腿脚不好,出不了远门,现在你们主动来了,我把问题直接反映给你们,真是太方便了!”

1月7日,正是利州区大石镇“逢场日”,虽已进入寒冬,来往赶场的人仍络绎不绝,尤其是十字路口的一个摊点上特别热闹,原来是市、区、镇三级纪委在开展联合大接访,听民意、解民忧、察民情、护民利。

上午9点,接访摊点摆开,桌面上摆放了《信访举报指南》《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等宣传资料,市、区、镇三级纪委7名干部开始接访,马上就有老大爷坐在了市纪委监委的接访台前。

“我是大石镇大稻坝村的,我要反映个问题,从去年开始,粮食补贴一直没发,不只是我,我们村上有四五家都是这个情况。”

“这个问题好解决,大爷你坐在这里等一等。”

没等十分钟,大石镇就核清了情况,这位村民的粮食补贴是发放到位了,之所以没有领到,原因是2020年开始,村里各项补贴都统一从原来的“一卡通”纳入社保卡发放,部分村民不清楚这一变更,就以为没有发。

“大爷,粮食补贴现在统一都发到社保卡上了,你回去查查看,也给你同村的人转告一下,要是再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给大石镇纪委打电话,明白了吗?”听到答复大爷满意的走了。

随后,群众陆陆续续开始反映问题,现场气氛活跃,有反映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有建议增建场镇卫生设施和文化活动广场的,有要求在滨河路增加交通安全设施设备的,面对前来咨询和信访的群众,接访人员亲切热情、耐心聆听,认真收集问题线索。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协调处理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则做好政策宣传、解疑释惑、耐心疏导,做好记录并向来访人说明原因。

近年来,利州区纪委监委在做实做深信访工作的基础上,还探索推行“三零三化”信访工作法,把信访窗口搬进群工局接待大厅,建立“百名纪检干部大接访”制度,实现“零距离”接访;实行接待日“首办制”,实现“零停留”办访;建立实名信访举报“三告知”,坚持信访办理“五不结”原则,实现“零容忍”处访,让管访“规范化”,督访“常态化”,结访“公开化”,真正架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去年来共受理信访举报144件,办结率82%。

一线督战回应群众关切

“你家的收入来源是什么?你知道自己家能享受哪些扶贫政策吗?有没有干部来过你家开展过工作?”近日,在利州区龙潭乡复兴村村民杨兴安家中,区纪委监委第三督战组实地核查扶贫专项资金发放及其他民生资金是否存在截留、私吞、侵占、挪用等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和线索。

这样与群众面对面交谈、走村入户开展监督的场景,在全区已成为常态。今年来,该区纪委监委在全区开展扶贫领域全面决胜“大督战”督查工作,由区纪委书记牵头挂帅,班子成员全员上阵,分成8个督战小组,紧盯政策落实、责任落实、项目监管、作风纪律等内容,全覆盖定点定员督战7个乡镇和7个街道的脱贫攻坚工作。

去年6月初,第六督战组在走访中,发现三堆镇羊盘村村民龙天营屋后滑坡,已经影响到房屋安全。

“国家政策是好,把房子给我修好了,但眼看着最近雨水多了起来,房子后面滑坡比较严重,我希望能修个挡墙。”龙天营是残疾人,儿女都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独自挖了20多天还是没弄起,这才把问题反映给了督战组。

当天,督战组便将情况反馈给了扶贫工作队和镇党委,督促尽快解决群众困难。7月8日,在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一面崭新的挡墙出现在龙天营家屋后。

该区纪委监委通过“一对一”建立市、区、乡、村四级监督员网络,将4700余张精准监督“廉心卡”贴在群众家门口,延伸监督“触角”到最基层;开展“双全行动”,建立“17+1”监督检查机制,全覆盖深入165个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进行拉网式排查;推行“三点定位”,强化事前、事中、事后三点管控,明确责任、加强纠治、严查快处,形成了有力震慑;健全“四大机制”,立足民生诉求,抓住信访受理、跟踪督办、集中会商、双重问责四个关键环节建强机制,从受理到问责,再到回复,环环相扣,切实将群众反映举报问题解决好、整改好、处置好。

截至目前,督战组共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350个,追责问责22人。

构建群众指尖上的“监督利器”

“大地村村干部办事不公,不给我们新生儿上户盖章。”近日,一条举报信息通过网络推送到利州区荣山镇纪委监督平台,这是荣山镇推行“码”上监督平台后,收到的第一条线上举报。

接到举报第二天,荣山镇纪委就核查举报信的来龙去脉。原来,周某由于父亲一户多宅的旧房没有拆除,村干部以此为由不予盖章。镇纪委随即对该村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其配合做好新生儿上户事宜,并对举报人周某讲解政策,尽快拆除旧房。

看到这样的处置结果,举报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前几天驻村干部来家里宣传党风廉政举报二维码平台,我试着扫了扫,把问题写了上去,想不到处理速度这么快。”

“虽然当前的监督渠道比较多,但群众认可度不高,认为上门举报远,写信举报麻烦,网络举报不太会,电话举报说不清,而基层又是发生问题最多的地方。”利州区纪委常委宋平介绍,这些都影响着群众监督的实际效果。

为了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不敢说、不便说等问题,利州区纪委监委在各个乡镇探索搭建线上监督平台,群众只需扫一扫二维码便可对各部门办事流程一清二楚,也可对公职人员的履职情况、工作作风、违纪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投诉、举报。荣山镇就是试点之一。

扫码监督反映问题可以实名也可以匿名。对于实名反映的,系统会向群众进行两次反馈,即在将问题分类处置后以短信形式向举报人进行反馈受理情况,在问题调查处置结束后再次向举报人反馈处置结果,并提示如果对结果不满意,举报人可再次反映。

“这个扫码填写事项方便简单,还可以拍照上传证据,群众监督什么、怎么监督一目了然,让我们感受到纪检监察机关切切实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真是一扫二维码,办事不再难。”一名实名举报群众说到。

荣山镇纪委书记马金萍表示:“对平台收到的信息和问题,我们做到‘码上反映’马上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近年来,“家门口纪委”已经成为解决群众身边问题的主阵地。村务监督委员会、监察信息工作员等在一线“前哨”,网络平台在后台监督,形成了协同贯通、同向发力的长效机制。自10月平台上线以来,接受群众反映各类问题8件,解决问题5件,问责党员干部3人次。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