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苍溪

  • 苍溪县盲童学灯戏 非遗文化进校园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5-20 16:43: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青婧 记者李全民)“咚咚咚哒、咚咚哒……”5月19日,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传来阵阵锣鼓声,节奏感强、铿锵激昂,视力残疾学生们手拿锣鼓铙钹等乐器,有模有样地敲击出节奏分明的锣鼓旋律,引得围观老师同学啧啧称奇,在旁教学指导的苍溪灯戏传承人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是一个多月来,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努力的成果。”苍溪灯戏传承人袁政忠高兴的说,他和另外两个老师已经连续教学指导了一个多月了,手把手的耐心施教,其乐融融的互教互学模式,让首批参培的十五名盲童对灯戏锣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孩子们已经进入学打闹台锣鼓阶段。

今年以来,苍溪县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传教活动,首站就是走进苍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教授孩子们戏锣鼓的技艺,年过花甲的老艺术家们不辞辛苦细心传教,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精湛的艺术回报社会。

据袁政忠介绍,该县除了云峰小学这个广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还有禅林小学、双田小学等多个学校表达了积极学习苍溪灯戏的意愿,另外,广元市利州区嘉陵小学已经多次跟他沟通对接,开始了争创苍溪灯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的活动,“灯戏进校园”将是他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苍溪是有名的“灯戏窝子”,极富地方特色的苍溪灯戏又称“鼓乐神”“喜乐神”,流传了1200多年,于2018年12月25日正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考证,苍溪灯戏起于今歧坪镇彭家梁村,遍布于县内元坝、石门、歧坪、南阳、烟丰等地,每逢各家操办喜庆之事,主人便请灯戏班到家演出,通宵达旦,故灯戏又被称之为“大铺盖”,可解决主人家为赴宴宾客安排住宿的难事。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文化厅与各地市州文化局、文化馆的地方戏专家对全省灯戏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辑出版《四川灯戏》,共收入389个灯戏剧本,其中,纯粹的苍溪灯戏剧本就占了267个,皆出自苍溪灯戏老艺人之口述和所献手抄本。

如今的苍溪灯戏,多在节假日或民俗活动中演出,观众以老百姓为主,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近年来优秀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如灯戏《红桃熟了》,热情讴歌了老区儿女继承革命传统,不忘初心,负重自强,攻坚克难,奋发进取的精神品质。而灯戏《追鱼》则以脱贫攻坚为主题,教育引导贫困户们在脱贫攻坚“四好村”的建设中树新风、除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灯戏之所以深受群众喜爱,皆因它根植于民间,反映了民间的人生理念和审美情趣。”创编灯戏《追鱼》的苍溪灯戏艺术家袁政忠说,“苍溪县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文化活动持续开展,灯戏班子重组,苍溪灯戏这一文化瑰宝将响彻城镇、农村、学校的每个角落。”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