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利州

  • 30年如一日 他让技术扎根在泥土里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6-10 14:45:3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张欣 李霞 记者李全民)“最近是夏季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刻,一周基本就一天在家,其余时间都在外出指导。”6月9日,刚回家的董文银告诉记者。

优质水果、高山蔬菜、特色养殖……30年来,董文银的足迹遍布全市四县三区,教技术、找销路,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贡献。他曾被评为“广元市优秀共产党员”“广元市第一届市级科技特派员”“蜀道英才——广元农业大师”等称号,今年当选为全市第五届劳动模范。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培养技术“明白人”

利州区大石镇大稻坝村,人多地少,地理和水利条件较差,长期以来群众靠仅有的土地,以传统种植的方式维持生活,经济条件相当落后。

“我大学专业是果蔬园艺专业,从未放弃过走这条路。”党员就要发挥带头作用。2001年,董文银家中只种植有51棵桃树,后来,他从山东寿光成功引进和带领周围农户发展优质甜油桃370亩,年产量达700余吨。

“甜油桃畅销广元各大市场,部分远销陕西、甘肃等省。”董文银说,随着销售领域逐步拓宽,该村栽植的优质水果供不应求,在他的倡议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因势利导,又专门规划出230亩地发展优质甜油桃,总面积达1100余亩,种植户达到446户,年产值达1200余万元。

期间,董文银一直将引种来的优质果树苗无偿送给其他农户栽植,鼓励广大农户坚信科学,同时经常到种植户的田间地里进行现场指导,手把手教会村民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果树修剪和施肥等知识,让家家户户有一个懂果树技术的“明白人”。

当好科技“特派员”  不负重托促农增收

2016年5月,董文银被聘为市级科技特派员,被委派到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任科技特派员。

石笋村是典型的高山村,交通不便,产业发展落后。他先后20多次到该村入户调查村情及产业情况,经过多次论证发动群众发展高山蔬菜、板栗种植以及生态土鸡养殖。在董文银的带领下,石笋村高山蔬菜远近闻名。2016年,石笋村原有38户建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2017年2月,为了配合大石镇人民政府在青岭、小稻两个村建立440亩桃树新品种丰产示范园,他亲自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了早沙红、新川中岛、突围等几个优良新品种。

林上种植桃树,林下种植西瓜、线椒。经过2年多的精心管理,青岭、小稻两个村的440亩桃树全部开花结果。仅依靠游客现场采摘肯定销售不完,他又联系广元本地几大超市,最终全部售出。村上风光变好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将实践编成经验  尽力助推各村产业旺

现在,董文银的电瓶车几乎丈量了大石镇的每个角落。

“今年以来就到我的葡萄园指导过很多次了。”大稻坝村村民王晓清说,“3亩葡萄,还有少许桃树,一年仅葡萄就能卖2至3万元,还都是游客上门采摘,自己一点都不费力气!”王晓清对董文银满心感恩。

“以前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现在,在他的带动下,家庭农场平时都是我打理,都成半个专家了!”董文银的妻子刘春慧,提到丈夫更是满脸自豪。

30年来,在走村入户的闲暇时期,董文银还撰写了《双红甜油桃引种表现》《川北地区葡萄种植技术汇编》等资料,走到哪儿培训都要带上。“平均两年才能完成一本,这都是我的心血。”

“比我做得好的大有人在。”对于劳模这份荣誉,董文银更多的是感觉“受之有愧”,“接下来还是想去更多地方,为更多村子的集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