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利州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钦:小康路上的“引路人”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7-08 12:17:10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谢佳蕾 记者李全民)“当我们在鸟巢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时候,全场挥舞着小红旗,那种自豪骄傲的感觉,让我热泪盈眶……”7月5日一早,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观音村委会院坝里,座无虚席。

阳光静静地穿过树荫,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村民们沉浸在王钦北京行的故事中,但每到动情处,现场立刻掌声不断……

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王钦边讲边给村民翻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录下的视频和照片,手指有些微微发颤,眉宇间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从去年11月份第一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到6月28日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是王钦半年来第二次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也是第二次得到国家级表彰。

荣誉的背后,是他始终如一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衷和使命。

“王书记能去现场领奖,我们也跟着沾光哦!”提起王钦,69岁的老党员兰仕春直竖起大拇指。因为年纪和身体原因,兰仕春一直没有收入来源。2015年,随着王钦返乡创业建起了食用菌基地,也打开了兰仕春的增收门路:流转土地、园区务工,一年下来增收近万元。

如今的白朝乡,在王钦的带领下,一座穷苦的荒山变成了年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金山”。全乡所辖村300余户农民发展食用菌、香菇、木耳、银耳、金耳等近900万袋(椴),种植羊肚菌90亩、灵芝120余亩、林下石斛400余亩,白朝乡成功创建为灵芝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实生态有机产业,着力发展以林植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继续扩大以羊肚菌、香菇等食用菌为主的菌类产业。以农旅融合,打造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力争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子的未来,在王钦心中越来越清晰。

践行使命的“排头兵”

“来来来,吃饭了、吃饭了!”中午时分,村民何昌文从村委会新建的厨房里,边端出饭菜边招呼着大家吃饭。

为了吃这顿团圆饭,大家足足等了一周时间。“王书记去北京之前,我们厨房就修好了,大伙儿都等着他回来开火。”何昌文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村委会没有厨房,为了方便工作,王钦大部分时候都吃的方便面。

这方便面一吃就是6年,原本单薄的身体,日渐消瘦。然而瘦弱的身体里,却蕴含着极大的正能量,感染着一批批的年轻人。

“王书记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去年刚刚入党的年轻党员母晓琼说,为了村子发展,王钦吃住在村委会里,但村委会没有宿舍没有床,他就在会议室用硬邦邦的椅子拼成一张床休息。“在去北京的前两天,他还带病走村入户指导大家技术。就是他这种默默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也想像他一样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 

“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返乡创业,我很开心。只要有人气,乡村就能活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哪愁过不上好日子?这也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在王钦的引导下,先后有1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发展食用菌等产业,有3名年轻同志被吸收到干部队伍中。

群众致富的“主心骨”

空调,卫生间,床铺……在一辆改装过的车辆里面,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这是王钦的第二个家,一年里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奔波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上。

在“房车”的陪伴下,王钦带着技术和菌种几乎走遍了四川最穷的地方。

“我一直想返乡创业,却苦于找不到门路,也没有技术。”汶川水磨镇村国家坝村民万诚虎告诉记者,通过社区联系上王钦后,他第一时间就驱车100多公里,来到了汶川县对其进行免费指导。“在王老师的建议下,去年我试种了不到一亩的羊肚菌,就收了2万块钱,今年我准备再种10亩。”万诚虎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在我也成了村里的示范户,很多人到这来参观,我也会像王老师学习,带动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提起王钦,远在绵阳市平武县龙安镇山水村村民王璐更是赞不绝口,“第一次联系上王老师是下午5点钟,当天晚上他就驱车接近4个小时,来我这指导技术。到的时候都12点了,他饭都没顾得上吃,直接睡的车上,油费路费也不要,我特别感动。”

自己贴油费、贴路费、贴餐费,王钦把技术送到了千家万户的“家门口”,通过先富带动后富,让无数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

“群众信任我,我就更要当好他们的‘主心骨’,继续做大产业,让群众过上小康生活,这是我最大的快乐!”王钦乐呵呵地说。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