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悟党史 忆初心 担使命
广元市昭化区高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8-11 17:49:27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元市昭化区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体要求,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出精彩”理念,灵活学习教育方式,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开展“讲演赛走展”特色活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营造了知党恩、感党恩、报党恩的浓厚氛围。
坚持“先一步”行动夯实组织领导。始终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以“先一步”实际行动,压紧压实责任,注重顶层设计,严格真督实导,形成各具特色、务求实效的生动局面。一是闻令而动“先谋一步”。成立以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委常委任副组长,区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区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组建协调推进、宣传宣讲等工作专班,明确各项工作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推进,确保党史学习教育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分类实施。二是以上率下“先学一步”。区委常委会率先垂范,抓紧抓实集中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多学一点、学深一层,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领导小组办公室紧扣“全覆盖、高质量、分类别”,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时跟进上级要求、主动做好对接衔接、提高精准部署能力,以自身的过硬水平保障全区学习教育的高质高效。三是督导督查“先行一步”。严防党史学习教育“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组建8个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通过查阅资料、随机抽查、调研访谈等方式,对全区各级党组织全覆盖开展专项督导,对发现走走过场、草草了事、走样变形、问题严重的将进行严肃追责问责,以督见效、以考见效,确保各项学习任务不偏不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创新“3+模式”覆盖全体党员干部。以“五个全覆盖”为主要抓手,从机关部门到企事业单位,从耄耋老人到青葱少年,全域开启“3+学习模式”,全面坚定理想信念 ,筑牢初心使命。一是大宣讲+微宣讲,党史学习“全覆盖”。组织区委党校等单位4名专家组建学者宣讲队,遴选24名优秀宣讲人员,组建 12 支党史微宣讲队伍,形成了“1+12”大微宣讲团,开展大规模、全覆盖的党史学习教育宣讲,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送悟党史 忆初心 担使命高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去热气腾腾的精神食粮。二是新媒体+特色平台,党史学习“不打烊”。组织区融媒体中心拍摄制作系列党史宣讲视频12集,每集10分钟,在“蜀道昭化”APP、昭化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平台播放,不断拓宽党史学习覆盖面。建好用好镇村党校这所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政策理论的“家门口学校”,组织形式各样的党史“微课堂”,切实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三是体验式+走新走心,党史学习“展风采”。把“行走的红色课堂”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立足本地优势,将党史学习教育从会议室“搬”到红色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拓展活动,从实践研学中让广大党员思考感悟,在传承中赓续,在信仰中前行。
深挖“红色基因”讲好昭化故事。作为革命老区,担负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责任和使命的昭化,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展示水平,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一是修缮维护红色文物。抢抓四川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即将公布之机,全覆盖普查申报广昭战役凉亭子战斗遗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现有在册的107 处红色历史乡土建筑。整合资金160万元,升级改造张明秀事迹陈列室,建设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纪念馆等红色历史乡土建筑 19 处。同时,利用 3D 数字建模、VR 等新技术,让红色文物“活起来”。二是编印乡土红色读物。通过寻访老红军、老党员,拜访烈士家属、走访革命历史专家、收集群众来信、召开革命史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深挖红色史料,抢救性采编《红色荣耀——昭化参战老兵口述实录》,以图解图说讲述昭化籍“红色人物”的感人故事。挖掘、选育一批“红色故事领读员”,深入机关、学校、社区领读《巍巍红军山》《昭化热土·赤子情怀》等本土红色读物。三是合理开发红色旅游。将红色文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起来,开发“红军厨房”“红色宿营地”等红色旅游新业态,规划建立既能体现红色资源原汁原味,又能让人感到朴素得体的纪念碑、纪念馆、革命历史人物塑像或雕像等,出版宣传昭化红色旅游文化的专集,并整合红色资源,与阆中、陇南等地加强联系,连动发展红色旅游,共享资源,吸引各方游客。
推出“三张清单”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相结合,通过推行“三张清单”制度,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一是群众点单,分派“项目清单”。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 5 项重点任务,建立党员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无缝对接,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解难题实践活动,定期将群众心愿单分派给接单部门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目前已形成民生实事“项目清单”332条。二是精准施策,细化“责任清单”。按照“一项目一方案”,逐项明确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推进措施、工作目标、领办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实行台账管理、挂牌跟踪、销号核查,解决“虎跳镇烤烟户烟地翻耕和用水问题”“卫子镇沈家阁村水毁山坪塘和用水问题”“太公镇太平村社道连接路建设问题”等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70 余个。三是强化监督,建立“评价清单”。在官网、电台开设“学党史、践初心、办实事、解民忧”板块,集中晒出民生实事“项目清单”落实情况,鼓励服务对象进行公开评价,对满意度不高的事项及时反馈至责任单位督促整改。目前,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满意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