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元市利州区:共建共治共享 让群众幸福感触手可及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10-27 12:55: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谢佳蕾 记者李全民)独居老人不再寂寞,“一个人的剧场”专程上门演出;家长不再担忧,“儿童议事会”让小朋友周末有了新的去处;闲暇居民不再无聊,各类活动让人应接不暇……今年以来,利州区不断激活社会组织“细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不仅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便利的公共服务,更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同发声、共治理的平台,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让群众幸福感触手可及。
日前,利州区南河街道被评为省级基层治理示范街道(乡镇),南河街道石马坝社区、体育场社区被评为省级基层治理示范社区。
![]() |
专属公益项目 满足群众需求
“这是一场零距离的迷你剧场,不仅令我回忆起年轻时的场景,也为我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乐趣。”近日,石马坝社区退役老军人、老党员马绍学,随着社区舞蹈队的表演,双手打着轻快的节拍,笑意盈盈地说。
这是属于83岁马绍学的专属剧场。由于行动不便,老人独居在家,为了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情陪伴、享受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志愿者们敲响了马绍学的“心门”,不仅与他拉家常,整理房间卫生,送来物资,更是为他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演出。
“这是我们‘一个人的剧场’公益活动,通过上门为老人、行动不便的居民进行专属表演,让他们对社区更有融入感、归宿感,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社区自组织的能力。”石马坝社区党委副书记李杰说。
今年以来,社区通过推荐已有居民团队,居民自荐等方式,招募大批社区居民团队进行活动投标,初步建立十个类型社区自组织。社区自组织通过策划和执行符合社区群众需求的活动,社区对其进行大力支持,协助其正常开展活动。
“我们以石马坝社区为平台、石马坝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以在公益创投项目中实现‘三社’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石马坝社区党委书记夏玉海介绍,通过社会服务项目化,让群众敢于发声,更有信心参与到活动的策划与执行中,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当中。
“15分钟”生活圈 提供暖心服务
“今天体验了老年人的生活,感觉人老了以后,不仅视力模糊、听力下降,手脚也不灵活,行动十分不便。经过这次体验活动,我觉得更要孝敬老人,多理解和陪伴他们。”10月14日,南河街道体育场社区内,刚刚体验完老年人生活行为的祝丽君发出感叹。
自今年5月,广元市首个老龄化体验区正式开放后,已有2000余名居民,通过穿上特殊的老龄化体验服饰、道具,身体力行感受老年人的状态。
“‘老龄化体验’是社区公益创投项目之一,我们通过开展公益创投项目,实现了‘从陌生人到半熟人到熟人’社会的观念转变,让居民进一步了解社区、参与共治,增强了他们对社区工作满意度。”体育场社区工作人员赵媛媛说。
为了进一步解决居民群众“托幼难、就学难、就医难、养老难”等问题,体育场社区构建起“一核两线三圈四边”的便民服务型社区治理体系。创新党建思路,突出“一核”治理理念;抓好便民服务和社区教育“两线”;营造社区的“儿童友好、老年友好、环境友好”的“三圈”亲民化场景;实现公共服务“15分钟”生活圈周际边线全覆盖的“四边”多元服务体系,推出“社区代办、网格代办、小区代办、小组代办”服务模式,让居民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全面形成了辖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
培育社工力量 健全服务网络
“叩叩叩”“您好,我们是志愿者,现在在做公益,想向您讨要一勺米,我们会把米汇总起来,之后将米送给困难老人……”10月10日,南河街道的志愿者们,敲响了辖区居民的大门,细细介绍着“一勺米”活动,居民们积极投身其中,为公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社区服务站与社区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联动,开展‘一勺米’活动,不仅把募集到的米送给困难群众,还把剩余的制作成百家粥和百家饭,分发给居民品尝,进一步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南河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负责人李昱函介绍,社区工作服务站主要提供咨询接待等常态化的服务,补充民政服务供给,为政府救助提供补充作用。同时,根据居民需求,研发人群化、领域化服务项目,提供精准化、深入化专业服务,改善服务对象的困境现状,提升服务对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并对公益创投项目进行深度评估需求,开展专业化个案服务、小组服务和大型活动解决街道居民个性化的问题,提升特殊困难群体的归属感。
“我们用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老年人服务两个特色项目,动员在地资源,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缓解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形成用辖区内部资源解决内部问题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南河街道副主任贺艳介绍,通过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宣传社工价值理念、培育本土社工力量,实现保障基本民生、丰富服务供给、健全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