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川县:“清风工作室”激活村级监督“神经末梢”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11-20 10:38:2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赵奎 陈蕾 记者 李全民)“收到乡纪委发放的聘书让我倍感荣幸,我一定不负众望,认真履职”。近日,广元市青川县茶坝乡炉场社区纪委书记李开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社区“清风信息员”。
为推动健全村(社区)微小权利运行机制,结合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在青川县纪委监委统筹下,青川县在村(社区)探索建立了“清风工作室”。
据悉,为把“清风工作室”建成群众“家门口纪委”,选优配强“清风信息员”成为重中之重。各乡镇纪委在村监会成员、老党员老干部、家族“长者”等有威望、能服众的群体中筛选形成建议人名单,再由本村群众选举产生“清风信息员”,依照相关规定行使监督检查、廉情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等职能,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小事”进行“零距离”监督。
走上“清风信息员”岗位的不少是“纪检新人”,如何快速提高其能力,打开村级监督新局面,县纪委监委下足了功夫。“在监督检查、接信接访等各项工作中,我们加强了对‘清风信息员’的统筹使用,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其内功。”该县纪委监委组织部部长王志海表示,如近期开展的各乡镇之间交叉检查中,我们从“清风信息员”中抽调精干力量6人,2个“细枝末节”问题因他们的认真履职而得以发现,“1+1>2”成效明显。
竹园镇梁沙社区居民史春燕就是“清风工作室”机制的受益者。2021年初,该社区信息员杨天林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社区所审核通过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料和电脑平台里数据不一致,经核查,原来是该社区有两个“史春燕”(重名),社区文书徐某在工作粗心马虎,导致其中一个被漏登,损害了群众利益,其本人也受到了党纪处分。
“清风工作室”机制在化解群众纠纷、解决群众矛盾方面也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年2月,观音店乡余坝村“清风信息员”董自全在走访时了解到,该村村民唐某某等20余人本村建设工地务工工资迟迟未领取,怨言很大。他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了乡政府,目前所拖欠工资已全额进行兑付,有效化解了不稳定因素。
在做实“以案代训”工作的同时,该县纪委监委还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找思路、谋长效:组织开展接访活动,制定了半年公开接访计划表,由“清风信息员”会同乡镇纪委、片区纪工委在场镇设点公开接访;开展走村入户活动,制定村级覆盖社、乡级覆盖村、片区覆盖重点村的分层入户走访方案,全面收集民情民意;定期会商分析研判,针对收集到的廉情信息,组织三方(“清风信息员”、乡镇纪委、片区纪检监察组)进行探讨分流处置;探索开展“点题”监督,针对当前工作重点及每月信访量大的区域精准“点题”,要求三方“照图施工”,避免各自为战,切实提升监督质效。
截至目前,该县178个村(社区)已建立了“清风工作室”,共接信接访1000余人次,收集廉情信息55条,解决群众述求47件,转问题线索1件。“下一步,我们及时总结、不断深化完善‘清风工作室’运行机制体制,切实将监督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最基层,发挥质效。”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