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责任抗在肩上,把群众装在心里——揭开一封感谢贴背后的故事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2-02-14 09:52:4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刘保刚 彭桂珍 记者 李全民)春节过后,川北山区普降大雪,三省交界处的青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仿佛进入了童话般的冰雪世界,美的让人“没有抵抗力”。
孩子们在雪地里尽情玩耍,只知嬉戏追逐,沉醉不知归路;大人们尽情感受着瑞雪送来的吉祥,或围在火炉旁盘算着今年的增收帐,或坐在电视机前关注着新年度的民生事;在“麻辣社区”里,“Z时代”的青年人则不停地划动着指尖、点击着手机屏幕,一个个跳动的字符变成了一条条给县委、县政府民生答卷的发贴、留言,变成了为各级党员干部辛苦付出的激情点赞。句句肺腑言,满满正能量,与正在召开的县“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于青川发展的热烈讨论一起“引爆了朋友圈”。
感谢贴牵出暖心事
近年来,面对信息化的挑战,青川县把坚持走群众路线从线下延伸到线上,进一步筑牢服务群众的网络阵地,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答复网民提问,了解群众诉求,征集群众意见建议,进行实时互动,不断用网络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切实构筑起网上网下同心圆。
“今年回乡很有感慨,家乡很漂亮、干净。”2月6日,返乡网民“青川很美”在麻辣社区发帖称,自己家乡乔庄镇三盘子村“一桥一路”春节前全面贯通,为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成为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成为吸引游子返乡的幸福路。
在社区的互动交流中,该网民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对党委政府的无限信任,为各级党员干部工作的高效率而感动,真情地为家乡点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2月8日,青川县乔庄镇人民政府对网民感谢贴进行了即时回应:“感谢网民朋友的认可,你们的点赞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动力,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也将继续践行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宗旨,持续分步解决好一系列民生问题。”
“一桥一路”的建成通车,成为青川县委、县政府“2021”民生答卷的一个缩影,成为衡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重要指数,成为新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
2月9日,延着网民的心路历程,记者在三盘村实地走访时看到,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队正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为他们的连心桥、幸福路作保洁工作,桥面、路面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站在桥头,听当地干部群众主动向记者讲起“一桥一路”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我在村里长大,可以说见证了这一桥一路的升级换代。”村党支部书记卜清菊深有感触地说,“这里的桥和路的每一次变化都令人感到格外振奋,也引领着当地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更高追求与向往。”
三盘子村作为高山村,最早的时候,这里并没有路,更没有桥。村里人到镇上办事,必须天不亮就出发,翻山越岭,踏沟䠀河,来回需要一整天。“晴天路当河,雨天河当路”,这是过去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90年代,当地在村里人踩出的羊肠小道上砍出了一条毛路,这是村里的 “第一代公路”。随着通行的人数增多,村里又把毛路进一步扩展建成了3米多宽的碎石路,增加了通行的是舒适性,成为村里的“第二代公路”。为解决村里人过河难的问题,村里组织群众出工出力,通过垒砌石块做成了一个个台阶,铺上几根木棒,便成了村里第一代“便民桥”。“5.12”地震灾后重建中,村里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漫水桥,群众过河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空前提高。
然而,近年来,青川洪涝灾害频发,村里的碎石路和漫水桥损毁严重,大大制约了村里人的出行。何时修一条硬化公路,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桥,成为全村人共同的心愿。令人兴奋的是,这两个心愿实现的太快,甚至快得令人来不及反应,那不知何期的“将来时”恍然间变成了“现在时”。
2021年,“为民办事实、解难题”成为最强音。乔庄镇驻三盘村工作队与村委会党员干部一起走村入户查民情、访民意,了解群众愿望,倾听群众诉求。很快,当地群众渴望修建一桥一路的“两个愿望”成为该镇党委当年十九件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之一。
“特事特办,刻不容缓!”镇党委向三盘村群众做出庄严承诺,“一定要在春节前让600余名群众告别泥巴路、走上安心桥!”
目标已定,唯有砥砺前行。为避免重演路、桥再次被大水冲毁的悲剧发生,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县委、县政府作了精心准备,从项目立项到技术勘探,从精准施工到顺利竣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在道路建设上,为解决错车的问题,路面由过去的3米扩展到4.5米,同时设置了多个错车点,为减少夏季雨水的影响,路基的设计提高了技术标准,路两侧均安装了排水管道。虽然该村道仅有900米,但由于坡陡、弯急,左侧是岩,右侧临崖,施工难度很大。特别是材料运输,大型机械车辆上不去,只能靠托拉机等农用车进行多段式接力。为了早日通上水泥路,村民们自发地为道路施工提供各种方面,有的把自家农田整理出来当作临时的拌料场,有的在路基打好后自发地与村干部一起日夜值守,像爱护自家的院坝一样守护着全村人的连心路。
在桥梁的建设上,设计者充分利用力学原理,改原来的方形桥墩为圆柱型桥墩(嵌入中风化基岩)并增加了桥墩的数量,能够有效减少洪水冲击,使桥梁更加稳固,人车过桥更加安全。去年12月26日,“一桥一路”顺利竣工,前后仅用了3个月时间,如期兑现了当时的承诺,实现了村里群众“第三代路桥”的梦想。
我们乘车延着新修的连心路向山颠驶去,一路上,不时地遇到来回的车辆,大家相互鸣笛致意。经过约十分钟的行程,我们来到连心路连接的最远处一户赵洪成家。
“天冷得很,快快屋里坐、烤烤火!”看到我们到来,正在收拾院子的赵洪急忙放下手中的活把我们让进屋里,与大家攀谈起来。老赵今年48岁,在一家四口都在广州务工,一年收入可谓不菲。当问起去年的收入怎么样时,他摇了摇头说:“不行不行,受疫情影响不如往年,只有二三十万!”老赵一句话把大家逗笑了。
“我明天就要去广州了,机票都买好了!”赵洪成告诉我们,今年工地上项目多,工程紧,自己又是技术工,工地上人手紧缺,老板催了几次了。他表示,今年全家人将努力挣钱,了却心愿。当问及什么心愿时,他说,一双儿女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准备在成都和青川县城分别给儿子和女儿买套新房。
交流中得知,赵洪成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为了供儿女上大学,四处打工可谓吃尽了苦头。现如今,全家不但成功脱贫,还成为村里的“富裕户”,儿子女儿都在广州一家大型科技公司上班,是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可喜的是,儿子还和公司老总的女儿进入了热恋期,正商量着何时完婚。
谈起今后的打算,老赵说,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乘着还有机会多挣点钱,把儿女的婚事办完后山上老家养老,他委托自己哥哥帮忙把家里的房屋院坝翻修一下。
爱民情谱写奉献歌
过去一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川县委立足县情实际,响亮提出了“四个一”“三个三”振兴战略,为各级党员干部竖起新的前进坐标,激荡起青川干部群众砥砺奋进最亢奋的力量,谱写着一曲干事创业的奉献之歌。
该县坚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延伸至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广大党员干部为各地群众当好参谋助手,让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唱主角、谈梦想、赛幸福,分享“致富经”,传递“金点子”,帮助人民群众掌握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各级各部门坚持学习、实践同步推进,立足实际,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全过程。他们结合县“两会”提案建议,深入调研座谈,开门问计形成办实事事项清单,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乔庄镇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百日大走访”活动。通过进村入户访民情,矛盾纠纷抓化解,集体讨论议发展等方式,制定年度发展规划25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余条,梳理为民办实事19件并全部兑现承诺。
县卫健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开展两项改革卫生健康系统“后半篇”文章调查研究。局班子成员分7 个组深入到36个乡镇卫生院、87个村卫生室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7篇,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0条,针对医院编制短缺,医疗技术人才缺乏,村医年龄结构老化,退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局党组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和研究,形成调研总方案,为扎实做好卫生健康系统的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打下基础,切实解决群众在公共卫生服务、急诊急救等方面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更好满足群众在就医方面的获得感。
凉水镇胜利村党员王启虎事业发展成功后仍不忘家乡的哺育之恩,主动联系到村支部书记,投资30万元在通村公路主干道安装照明路灯130余盏,方便胜利村1000余名村民夜间出行安全,为该村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联系其战友为胜利村88名贫困人口捐赠爱心物资。
青川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双拥工作、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有机融合,加强与企业合作对接,通过做好就业推荐、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咨询、开办技能培训等举措,为退役军人找路子、搭平台、供信息,精准有效推动广大退役军人就业。他们携手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全资子公司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面向青川广大退役军人和军属举办定向岗位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去年一年,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共办结完成535件。
青川县还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全力提升党员干部工作效能。把“千辛万苦解难题、千方万计抓发展、千言万语化信访、千家万户促和谐”作为纪律作风整顿的成效。各级党员干部一边抓学习,一边抓发展,把纪律作风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紧盯项目投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推进,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得到接续解决,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谋划、推进。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凡事有交代,“中梗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得到全力解决。通过纪律作风整顿,全县干部队伍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实现了自我纠偏、自我提升,与强者比拼、与快者赛跑,对标最高最好最优最强,“见红旗要扛、有先进要争”,为干事创业积蓄磅礴向上的力量,以奋勇争先之志、忠勇实干之举,成功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化解一个又一个风险,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目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但自强不息的青川人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在抵御风险挑战、推动青川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行。他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防疫体系,构筑起牢固的“青川阵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周密布署、科学防控,坚持每日调度,严格压实四方责任,层层分解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近千名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昼夜奋战在防疫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严禁外防输入,各项防控措施赶在疫情的前头,连续两年实现“本县病例为零、病毒在全县扩散为零、核酸检测阳性者为零”,有力保障了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