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元利州区:精准改革激活力 融合发展探新路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2-04-22 09:25:0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李磊 陈烨 李霞 记者 李全民)暖阳照拂,春和景明。利州区正徐徐铺展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卷: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层层叠平,养殖场里牛哞鸡鸣声声不断,村民们在劳动中让汗水肆意挥洒……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集体经济生机勃勃。
去年以来,针对两项改革后合并村集体经济亟待整合提升的实际,利州区突出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合并村集体经济化零为整、做大做强,探索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从盘清到盘活——小处着眼,细处发力
“牛儿肯吃食,长得格外壮实!”4月21日清晨,利州区荣山镇和平村党委书记周彬来到肉牛养殖场,就近务工的李成富一边给牛添料、喂水,一边和周彬摆谈肉牛的长势情况。
![]() |
和平村是“5合1”村,留下的扶贫资产、闲置资源较多,为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和平村作为“微改革”试点村,协调10亩有地指标,建成肉牛养殖场,走上了自主经营路子。作为全省确定的首批“微改革”项目之一,去年以来,利州区探索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改革,立足基层实际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引导合并村集体经济有效融合。
“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利州区行政村共84个,较调整前减少66个,减幅达44%,空置的阵地、学校形成的闲置资产急需盘活,村集体经济散、小、弱,特别是发展动能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解决,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微改革’的关键。”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程琳说道。
聚焦问题导向,从小处着眼、细处发力。去年,利州区突出做实市场主体地位,在涉农项目管建、税务、金融、用地等方面制定“四项配套”措施,让改革切口更精准、靶心更聚焦,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想谋事、能干事、干成事。
从零散到联合——打破壁垒,融合发展
“以往村集体没钱,腰杆都直不起来,如今将废旧石料重新利用起来,开办了水泥搅拌厂,不仅环保还鼓了集体经济‘腰包’。”看着忙碌的工人,龙潭乡青龙村党支部书记马万辉喜滋滋地说,该村在乡总社协调下,小垭村和界牌村出资源、出资金,利用老旧砖厂联合开办水泥搅拌厂,年收益达30万元。
这是利州区主动适应国土空间片区规划,探索村集体融合发展,打破村级区划、产业结构、经营主体限制,实现理念、机制的再突破再创新,促进村民共奔富裕路的有效尝试。
“我们坚持‘不另起炉灶、不单打独斗’,聚焦各村存在资金量小项目实施难、干部怕亏积极性不高、资源缺乏项目不好选等问题,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组建集体经济总社12个,下辖行政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资产、资源、资金等‘加盟’总社,有效推动各类资源互联互动,构建‘片区带全域、组团促互补’”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铎潇说。
![]() |
去年来,利州区探索的集体经济双层组织“抱团”架构,一方面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找准了切入点,始终把稳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盘”;另一方面,通过总社统筹,实现国土空间片区规划内集体资源的聚散“抱团”,凝聚了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强大合力,以产业振兴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从强村到强区——聚焦长远,释放活力
“我们坚持‘政府引导+国企主导+支部主体+农户参与’模式,引进区属国企联合打造了罗家老街、近月湖等乡村旅游核心区域,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00万元,全村分红就有20万元,大家越干越来劲,村里的年轻人都愿跟着我们干。”近日,白朝乡月坝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光成说。
利州区以实施“微改革”为契机,重构三重利益链接机制,充分激发村干部和群众参与活力,走出集体经济发展困境的案例还有不少。大石镇安家湾村全村18岁以上的妇女购买医疗保险;白朝乡月坝村按照章程,提取10%的收益用于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和提高管理人员待遇……
“我们不仅构建了有效利益链接机制,争取中省扶持村项目,还构建‘导师+基地’精准培育法孵化乡村‘头雁’回村领办村集体经济,下派专职村支书、到村任职选调生支持集体经济发展,从人力、财力、机制多方面激发村干部领办集体经济干事创业活力。”利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安宗明说。
通过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全区共新增固定就业岗位104个、临时性岗位1384个、公益性岗位92个,带动1543户农户通过发展种养业、开办民宿等实现灵活就业,一条具有利州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正在快速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