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昭化

  • 广元昭化:加快“古树微公园”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2-06-17 20:57: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王菲菲 记者 李全民)砌石、灌浆、运土、夯实……走进广元市昭化区清水镇八家河,远远便传来嘹亮的号子声及机器作业的轰鸣声,烈日下,工匠们汗流浃背,大家对“古树微公园”的建设热情犹如这六月的天气,火辣辣的!

近年来,昭化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用心用情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生态财富,守护好绿水青山间的“绿色文物”。

“昭化区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区有古树名木816株,其中一级古柏42株、二级古柏135株、三级古柏639株,主要分布在昭化镇、柏林沟镇、太公镇等12个镇,以柏木、黄连木等古树和红豆杉、银杏等珍稀树种为主。”昭化区林业局工程师朱光华介绍。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古树资源是难得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文化资源。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是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大花园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昭化区在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因地制宜推进“古树微公园”建设,已打造太公红军树、太公红军山、虎跳红豆树“古树(微)公园”3个。

“通过‘古树微公园’建设,既美化了村庄环境,也让古树得到了保护。古树记录着人文故事,也寄托着人们无尽的乡愁。”清水镇清凉村村民仲明刚表示。

下一步,昭化区将科学编制《古树名木复壮技术导则》,坚持“一树一策”对古树进行复壮保护,加强属地古树管理人员培训,同时搜集整理古树名木相关传说、典故等历史文化资料,赋予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古树微公园”建设内容,积极宣传和引导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让古树成为超级“VIP客户”。

 

相关新闻
返回本网首页 返回广元频道首页 四川发布网站 收藏本站 打印本页 编辑:肖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