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利州:“实名制”工作法,激活农村发展党员“一池春水”
-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2-07-27 09:38:35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邢行 李全民)炎炎夏日,万木葱茏,行走在龙泉村间小道上,村民灿烂的笑容,村庄如画的风光,定会让你沉醉其中。一个忙碌的身影正在果蔬地里穿行,他就是优秀农民工党员、宝轮镇龙泉村支部书记尚永雄。通过“专合社+农户+基地”的模式,他带领全村100余户村民发展绿色蔬菜120余亩,养殖跑山猪1000余头,人均增收1000余元,让群众步入产业致富增收的快车道。
这是利州区优秀农民工党员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针对农村青年党员流动性强、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等痛点难点,广元利州创新举措,多管齐下,构建起“选、育、用”全链条培养体系,深化“实名制”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全面激活农村发展党员“一池春水”。
精挑细选“育良种”
10年前,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大学毕业的雷钐跟随父母一起外出打工。2015年,龙潭乡在整理全乡农民工动态信息时,发现雷钐具有大学学历,懂家禽养殖技术,并且本人有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意愿,于是桃园村党支部立即联系到雷钐,向她抛出“橄榄枝”,2015年底,雷钐在党委政府帮助下返乡创办了养殖农场。
农场步入正轨后,她立即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组织的全程跟踪培养、定期谈心谈话、真诚关怀帮助,她于2020年7月入党。七年多来,凭借精湛的养殖技术和良好的信誉口碑,雷钐带动91户群众养殖跑山鸡10000多羽,实现户年均增收5000元。2021年雷钐被表彰为广元市优秀农业经理人,纳入村“两委”后备干部。
针对农民青年人才发现难、教育培养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利州区积极推行“实名制”发展党员工作机制,通过基层党组织和行业部门双线双向摸排、基层党委汇总梳理,了解掌握一批群众口碑良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工,分类动态建立“实名制”发展党员信息库,为发展农民党员储备“源头活水”。
严管厚爱“培壮苗”
每天清晨,伴随着“滴答”的清脆水滴声,又到了一天的学习时间,先打开“联播频道”看看新闻,然后转到本地交通频道了解实时路况信息,已成为杨斌的每日必修课。来自利州区龙潭乡庙坪村的他,是一名物流司机。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做出了一个光荣而大胆的决定,向庙坪村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成为志愿者,为乡亲们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用品。这份爱心和坚守打动了党组织,2020年9月,凭借着良好的干群基础,经党组织批准,杨斌光荣入党。
利州围绕农村发展党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全面摸清底数,定向下达计划、实时预警督促守牢发展入口关,结对联系帮带、创新培养方式、搭建干事平台做实教育培养关,实行众评众议、多方联审联查、全程纪实把关抓好政治审查关,全力破解青年农民党员发展率不高、教育考察难、程序不规范等难题。
示范带动“结硕果”
盛夏时节,驱车前往白朝乡观音村,沿山路盘旋而上,愈发感到凉爽,锦绣山川、田园美景、乡土风情一览无余,沿途密集的林下食用菌基地和鳞次栉比的大棚房让人心潮澎湃,这是全国劳动模范、白朝乡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王钦的富民强村、规模宏大的食用菌产业。产值过亿、户均增收5000余元,是王钦回馈给组织和群众的“成绩单”。如今的白朝全域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创建为灵芝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曾经偏僻落后、交通不便的穷山沟嬗变为绿水环绕、民富村强的“聚宝盆”。2021年,王钦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同时,王钦充分发挥“头雁”作用,积极动员身边青年农民向组织靠拢,在他的带动下,3名优秀青年先后被吸收到党组织。
“王书记是个狠人!为了发展,他坚持吃住在村,没有宿舍和床,就在会议室用椅子拼一张床休息,进京前,还带病进村入户教大家栽培技术,我要发扬他这股狠劲,为乡村振兴助力添彩!”年轻党员母晓琼表示。
在利州,像尚永雄、雷钐、杨斌、王钦这样的故事还在继续上演。利州区通过选好“种子”建队伍,育好“苗子”壮筋骨,用好“林子”强示范,让诸多优秀农民脱颖而出,成为组织的“新鲜血液”,全面畅通了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