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微宣讲”传递“大道理”

2022-11-03 13:08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王友彬 李全民)10月27日,在苍溪县陵江镇晓古街文化驿站图书室,一场微宣讲正在进行。青年干部王韬正在给驿站里的群众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出现的部分关键词。

(图为青年宣讲志愿者汪丽萍在街头宣讲)

如何推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这是苍溪县理论工作者用心思考的课题。

组建“草根”宣讲队,确保群众愿意听

“知客老李讲得好,大家也比较认可,他讲的话可明白着呢!”

陵江镇康乐村支书谭小均谈起知客李勇,一脸赞许。李勇是七里八乡的有名知客,也是苍溪县基层理论宣讲队成员之一,在他的口里再高深的大道理也总会变得浅显易懂。

亲其师,信其道。苍溪县在开展基层理论微宣讲的过程中,坚持把群众熟悉、认可、亲近,且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同志纳入基层理论宣讲队,用宣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群众,让宣讲队的宣讲效能最大化。

“我们的基层理论宣讲队由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社科联的理论干部为班底,充分吸纳各乡镇、县级部门退休的并热心基层宣讲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和乡村知客、文艺工作者,组建起一支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基层理论宣传队。”苍溪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苍溪基层理论宣讲队现有机关干部17人,退休干部、老党员40余人,乡村知客43人,文艺工作者21人,青年志愿者15人。

有了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和乡村知客、文艺工作者的加入,苍溪基层理论宣讲便有了群众生活的熟面孔、理论表达的“老主顾”,群众乐于听,队员也更乐于讲。

规范“乡音”宣讲稿,确保群众听得懂

基层理论宣讲,就是要把“阳春白雪”转化为“下里巴人”,让“大道理”变成了“小清新”。要做到用“小切口”解析“大道理”,用“小故事”反映“大时代”。

县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召开基层理论宣讲备课会,组织理论宣讲员代表围绕“如何讲”“讲什么”进行讨论。并以宣讲提示的方式,将关键词、例证等予以明确或规范。

同时,积极组织人员撰写基层理论宣讲“微讲稿”,分发至各宣讲成员备用。“微讲稿”一是采用群众喜欢的地方话,适当运用方言俚语;二是在字数上有控制,一般不超过1000字,做到短小精简;三是内容上有侧重,致力于将某一方面或某一个关键词说通讲懂。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村(居)委会主任是我们老百姓自己投票选出来的,村里的大事要事都要大家来一事一议……”在白桥镇杆柏村,退休老干部任绍玉正给群众宣讲。

村民王成高兴地说:“今天举的这些例子都是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一听就懂了。”

灵活“微宣”新形式,确保群众听得进

要让“高大尚”“枯燥”的理论“吸引人”“感染人”,要在理论宣讲的内容选择、编撰和输出上下足功夫,既要丰富多彩,还要通俗易懂,更要新颖别致。

“《非凡十年》这十幅作品,一幅剪纸就反映了我们国家一个方面的十年变化。真心剪得好,剪得好……”

近日,在苍溪县城同心广场,以“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为主题的苍溪县剪纸作品刚一展出,就受到群众的驻足参观。

苍溪县在充分利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马剪纸形式,积极开展网络宣讲。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团员、知客拍摄制作“知客说理”“学思践悟”谈心得等微视频共40余条。

“朋友们,走拢来……我今天就给大家聊聊与大家生活相关的话题……”10月27日下午,县委宣传部青年干部也是县基层理论宣讲队志愿者汪丽萍在县城美好广场正组织逛街的群众开展宣讲。

整个宣讲持续了不到十分钟,听众不断增加,还不时自发地鼓起掌。

像这样的街头宣讲、坝坝宣讲、田间宣讲,苍溪全县已开展330余场次,讲到人民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