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利州:做足“林文章” 青山变“金山”

2023-06-16 17:2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郭桂花 记者 李全民)“蜂王歇,蜂王歇,留足口粮不割业(方言,意思是不打架)……”6月16日,记者走进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白朝村“利州红栗”产业园,在茂密的板栗林中,村民欧财荣一边“念念有词”地将蜜蜂赶出巢,一边小心翼翼地从蜂箱中取出一块块溢满蜂蜜的“蜂舍”。蜂箱旁边,一树树毛茸茸的板栗花缀满枝头,不时有蜜蜂穿梭花丛采撷花粉。

“这些蜜蜂都是很有灵性的宝贝,每次取蜜的时候都要给它们留够吃的,来年才会产蜜更多。今年30箱蜜蜂可以取400多斤蜂蜜,每斤按照最低价80元算,收入3万多块钱吧。”今年70岁的欧财荣算了一笔增收账,满脸皱纹笑成了“一朵花”。他告诉记者,得益于满山遍野的板栗树,他家每年到了板栗花开的季节就会收获一批清香中略带苦味的板栗蜜,成为一笔不小的“固定收入”。

“以前这片林里都是野生板栗树,后来品种改良嫁接出来的板栗颜色红亮、皮薄肉厚、糯性强、营养价值高,就取名为‘利州红栗’,还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哦。”提到村里的板栗,白朝村党支部书记欧高全颇为自豪,如今,依托村集体流转的这300多亩红栗园增收致富的农户不少,像欧财云一样仅靠卖蜂蜜获得稳定收入的农户就有100余户。

“全区现有板栗5万亩,其中有3个高改嫁接产业园,约3000亩。”利州区林业局生态保护修复和产业发展股负责人张忠荣介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受缺乏管护等因素影响,红栗产业园面积自2007年高改嫁接后一直没有新增。近两年,为改变红栗产业“原地踏步”的状况,利州区通过国有林场经营和“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对园区进行科学管护,使利州红栗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发挥应有的品牌价值。

“利州红栗9月进入成熟期,单果重量达20克(野生板栗单果重只有5克左右)、单株产量50斤,1亩按70株计算,亩产量达3500斤。鲜果按照市场价格每斤4-5元算,平均亩产值可达12000-15000元,除去每亩1000元左右的除草、修枝、刷干等成本,效益可观。”张忠荣估算道,村民除了获得红栗售卖的收入,还可获得红栗蜂蜜、红栗管护等收入。

如何更好地让利州红栗这块“金字招牌”富民增收?欧高全说,毗邻白朝村的月坝旅游度假区,为村里的红栗产业发展带来新希望。为做足“林文章”,村里搭上乡村旅游“快车”,已尝试举办了一届红栗采摘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红栗鲜果每斤卖到了8-10元,翻了一番,红栗蜂蜜每斤卖到120元,也增收不少。因红栗产业带动,村民年人均增收近千元。下一步,白朝村将在红栗产业园发展林下跑山鸡养殖和淫羊藿等中药材种植,进一步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让青山变成“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