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韩梦娟 记者 李全民)为推动广元市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解决猕猴桃溃疡病防效不稳定问题,近日,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园艺所、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广元市科技局、广元市猕猴桃产业专班以及昭化区联合组建专家团走进广元昭化区双凤农业园区开展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调研,共寻红肉猕猴桃溃疡病防治出路。
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具有传播快、范围广、致病性强等特点,被喻为猕猴桃产业的“癌症”,严重威胁广元猕猴桃产业发展。
“我们现在这个猕猴桃园子溃疡病发病率很高,虽然搭建了大棚,但是遇到大风损毁还是很严重。”广元市昭化区双凤农业园区猕猴桃种植户向专家介绍。
当天,专家团先后到昭化区灯杆村猕猴桃示范基地、石盘村猕猴桃溃疡病损毁园区,详细了解基地规模、溃疡病发病、防治措施、防治成本等情况,随后就猕猴桃溃疡病精准防控措施进行讨论。
“避雨设施栽培是当前猕猴桃溃疡病防控效果较好的方式,但标准化钢架大棚建设和维护成本高、山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难等问题阻碍进一步推广,没有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农民还是用不起。我们希望通过试验示范集成一种农民用得起、防控效果看得见的防控模式”。省自然资源研究院庄启国研究员表示,当前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方式较多,包括筛选抗性砧木的优新品种、药剂使用等方式,但防控效果均不稳定。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对广元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这次机会,我们和省上的专家沟通防控想法,完善‘预防为主,主动防控,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以后要落到实处,推广到田间地里去。”广元(三区)科技人才王正前表示,要在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的后续工作中,深化与自然资源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科技合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猕猴桃溃疡病防治中的技术、设备、理论等优势,为广元市猕猴桃产业把脉问诊,切实解决广元猕猴桃产业困境,为乡村产业振兴增强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