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以项目效益评价激活集体经济 “一池春水”

2024-12-05 08:5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杨黎明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全民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聚焦部分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出现的后续管理疲态尽显、经营性收益裹足不前、效益提升举步维艰、示范辐射力绵软无力等症结,匠心独运地探索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效益评价体系,将 “精准定性、据实评价、从严运用” 三大理念贯穿始终,如三把利刃倒逼各镇对项目后续跟踪监管工作严抓不懈,全力护航实施项目持续释放效能,在良性发展的康庄大道上稳步迈进。

精准定性  科学确定评价范围

昭化区在精准定性方面恰似一位严谨的绘图师,精心勾勒出每一处细节,以年度差异为 “横坐标”,以类型区分为 “纵坐标”,将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评估的蓝图完整呈现,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在此过程中,该区精心雕琢出《昭化区中省财政扶持集体经济项目效益评价机制》这一 “精密仪器”,清晰地校准评价对象、流程步骤、指标体系以及工作方法等 “刻度盘”,让已落地生根的 36 个中省扶持村毫无遗漏地进入评价 “瞄准镜”。在确定评价年度时,犹如经验老到的舵手,依据各村扶持的起始坐标,巧妙地综合施工进程与项目验收等关键航标,灵活而精准地确定评价时间节点,巧妙避开了机械生硬的 “暗礁”。同时,聚焦资产租赁、产业拓展、三产融合等五大 “发展航线”,分类绘制评价清单 “航海图”,将项目现状、日常运营、年度收益、利益联结与联农带农成效等五大板块细化为 18 个 “精准坐标”,确保评价工作能够精准定位、全面探测每一处 “海域”。

规范流程  有序做好项目评价

昭化区在规范流程环节仿若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打造出一条严谨有序的评价 “流水线”,从原材料的检验到成品的产出,每一步都精雕细琢,力保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由组织部门勇挑大梁,携手财政、农业农村等区级部门组成 “精英团队”,并分化为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等四个专业 “工匠小组”,深入项目实地进行分类 “质检”,对每一个项目都逐一 “过筛”,发现问题及时 “修补完善”,以匠心精神促使绩效评价达到精准客观的 “高标准”。在集中审议答辩的 “展示台” 上,项目申报镇分管领导与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如同 “产品推介员”,依次将项目概况精彩呈现,并现场巧妙化解行业部门专家的犀利 “质询”,依据他们的汇报表现,评委们对项目经营模式、联农带农效能等进行逐项 “评审打分”,最终形成一份份沉甸甸的评价结论。而综合效益评定环节,则像是一位智慧的 “炼金术士”,将绩效评价与深度研判的 “矿石”,融合项目年度收益、增长幅度、群众带动效应以及农业农村部门日常监管信息的 “元素”,按照 “541”这一神奇 “配方” 设定分数权重,以村为 “炼金炉” 开展年度评价,以镇为 “批次” 进行排序,从而在集体经济发展的 “炼金工厂” 里,激发起 “后进追赶、先进示范” 的熊熊火焰。

从严运用   层层传导刚性要求

昭化区在从严运用方面宛如一位公正严明的执法者,高悬评价结果这把 “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每一个镇都感受到压力与动力并存,切实推动评价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该区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犹如召开一场庄重的 “审判大会”,会上推行奖惩分明的 “法典”,将评分排序结果作为区级集体经济资金划拨的关键 “量刑依据”,资金匹配差额的 “天平” 最高可倾斜40万元,形成极具威慑力与吸引力的激励导向。在项目申报的 “准入门槛” 处,评价结果如同无情的 “守门卫士”,排名靠前的村如 “贵宾” 般优先踏入扶持清单的 “殿堂”,而排名垫底的扶持村所在镇则被 “红牌罚下”,被 “一票否决” 于申报计划之外。在年度考核的 “荣誉战场” 上,评价结果又像一把精准的 “考核标尺”,无缝融入镇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基层党建考核以及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 “功勋榜”,建立起问题台账这一 “错题集”,“一对一” 督导乡镇如同 “严师督学”,逐村整改,全方位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量,为乡村振兴的 “宏伟画卷” 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