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千年古茶焕新颜 谱写“两山”转化新篇章
2025年04月30日 20:33:35 来源:四川新闻网
康勇 谭琼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全民
4月28日,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记者一行来到旺苍县大两镇两汇村千亩古茶园内,260年树龄的茶树正舒展新芽。老茶农王润生指尖轻捻嫩叶,竹篓里盛满的不仅是春茶,更承载着千年茶韵与现代产业的交融共生。
春日暖阳穿透云雾,山间蜿蜒的茶道,如绿绸带缠绕在川北米仓山南麓的褶皱深处,大两镇两汇村的古茶园在晨光中舒展枝叶,千年茶树群正奏响着生态与产业交融的新乐章。
古茶树群获“身份认证” 科技守护“绿色活化石”
山间云雾缭绕,一株株古茶树如苍劲的守望者,以虬曲的枝干诉说着千年沧桑。
“新芽要挑两叶一芯,像这样顺着叶蒂轻轻掰。”70岁的茶农王润生腰间系着竹篓,在古茶园里轻盈游走,指尖掠过树龄260年的“老伙计”,他一边说着,脸上满是专注与温柔,“这些茶树比我爷爷的爷爷年纪还大哩”。他口中的古茶树,是《中国古茶树资源白皮书》收录的1000亩古茶树群落的缩影。
在古茶园核心区陡嘴子看到,每株古茶树上悬挂的烫金标识牌格外醒目。编号51082100467、科属山茶科山茶属、树龄260年……扫码即可获取茶树基因档案。2023年起,旺苍县建立古茶树资源数据库,实施挂牌保护、病虫害智能监测,为6000余亩古茶群落构筑立体防护网。“这些活化石的生命力需要科技与制度双重守护。”该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任勇介绍,通过无人机巡查与人工建档相结合,已为1.2万余株百年古树、110株千年茶树建立专属健康档案。
生态优势转化经济价值 古茶产业链撬动乡村振兴
“现在鲜叶在地头就能变现,古茶树真成了‘摇钱树’!”72岁的王大爷捧着刚采摘的茶青笑道。
“过去祖辈们采摘茶叶翻山越岭到陕西那边去卖,现在采摘的鲜叶可以现场卖,也可以做成干茶自己喝或者卖,在家就能轻轻松松享受古茶树带来的‘红利’。”正在茶园采摘鲜叶的王大爷,话语间满是幸福与满足。自2020年发现这片古茶树群后,旺苍县便全力推进保护开发工作,让这些“绿色活化石”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以古茶树为原料加工的产品,其内含物质相较于普通绿茶更为丰富。其中,茶多酚、氨基酸含量与水浸出物均显著更高,这使得茶叶鲜爽度更突出,滋味醇厚饱满,香气浓郁持久。”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波介绍,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茶叶品质,成为旺苍县古茶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古茶树虽然生命力顽强,但防治人为破坏和病虫害至关重要。”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任勇介绍,2023年5月,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摸排,采用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的方式,为每棵古茶树都建立了专属档案。同时,旺苍县积极引导企业和茶农开发古树红茶、古树白茶等特色产品,让古茶树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目前,大两镇已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联营模式,带动周边茶农增收。
茶文化基因激活产业新动能
“这些茶树不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更是旺苍茶文化的根脉!”老茶农抚摸着树皮上的苔痕感慨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旺苍先民以茶为生,“早些年,茶树就是咱们的‘活命树’。如今,每棵茶树都有了专属保护,茶文化代代相传,这些茶树承载着旺苍茶文化基因。”
得益于崇山峻岭的独特地理环境,大两镇土壤以黄壤、黄沙壤、红土为主,富含丰富有机质与微量元素。年均16.8℃的温润气候,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统计,大两镇现存古茶群落6000余亩,百年以上古茶树12000余丛,千年以上古茶树110丛。(旺苍县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宋俊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