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让新时代大茅坡精神拔节生长
2025年06月18日 12:17:37 来源:四川新闻网
阳超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全民
大茅坡位于广元市旺苍县北部山区,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乱石嶙峋,生存与生产的条件极为艰苦,因而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干羊腿”。90年代初期,当地群众在党员干部的领导下,夏战三伏,冬战三九,在荒石坡上高质量地造出了“千车万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夺高产”的奇迹,形成了以“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为核心的大茅坡精神。随着时代发展,从一片荒芜的坡地,到层层梯田,再到如今绿意盎然的茶园,大茅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满时节,旺苍烟草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奔赴“大茅坡”精神所在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习感悟“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信念和时代丰碑。站在大茅坡层层叠叠的茶园间,触摸着青石垒就的梯田石坎,仿佛看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个火热的场景: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在烈日下挥汗如雨,铁锤与顽石碰撞的火花中迸发出"千车万担一亩田"的豪情。这片土地上孕育的"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精神,不仅是川北山乡的奋斗史诗,更是一面照鉴新时代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明镜。
从"青石板上夺高产"看奋斗哲学的重构
大茅坡人在乱石嶙峋中开凿出的520亩梯田,本质上是将"不可能"改写为"可能"的哲学实践。面对艰难困苦的生存环境,他们用"四度寒暑磨一刃"的坚持,创造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这种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场上,驻村干部们同样以"白天当村主任,晚上当家长"的拼劲,将"贫瘠山地"变成"金山银山";在科技攻关领域,科研团队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封锁。正如大茅坡人用钢钎叩问大地,新时代党员更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在改革深水区凿出发展新路。
从“一粒土都不贪”看廉洁基因的传承
在大茅坡这一浩大的改土工程建设中,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改土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没有一次请客送礼,甚至连改土的“一粒土”都未被私占。这种廉洁自律,不仅是纪律要求,更是“公心至上”的文化自觉。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大茅坡保持零贪腐的记录,印证了“廉洁本身就是生产力”的真理。这种“不染一尘”的自觉,与当今“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等制度创新形成历史呼应,揭示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在于公信力的构建。大茅坡精神告诉我们:廉洁不是束之高阁的道德说教,而是融入血脉的行动自觉,作为新时代党员,更要学会在"玻璃房"里办公,在"探照灯"下用权。
从"石坎梯田"到"数字茶园"看精神的永恒生长
大茂坡精神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新生,昔日凿石垒土的奋斗,今日已转化为区块链溯源的茶园经济。当地党委政府围绕打造数字化智慧茶产业为重点,依托现有的大数据、物联网及5G通信技术等智能化工具,成功打造“米仓山茶全产业链数据平台”,让每片茶叶的生长数据实时上链。这种传承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而是精神的基因重组。正如上海浦东开发中"站在地球仪旁思考"的开拓意识,深圳特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魄,大茅坡精神的现代表达,在于用数字化工具延续艰苦奋斗的基因密码,这一精神密码展现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永恒生命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回望,大茅坡梯田的石坎恰似时代年轮,记录着共产党人永不停歇的奋斗足迹。新时代的"苦干"不再是肩挑背扛的体力较量,而是智慧攻坚的能力比拼;不是封闭环境的孤军奋战,而是开放格局的协同创新。新时代党员当以"青石板上种牡丹"的魄力,把大茅坡精神转化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动能,让"宁愿苦干"的号角永远在奋斗的新征程上回响。
编辑:曾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