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都| 绵阳| 德阳| 自贡| 攀枝花| 泸州| 广元| 遂宁| 内江| 乐山| 南充| 宜宾| 广安| 达州| 巴中| 雅安| 眉山| 资阳| 阿坝| 甘孜| 凉山
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广元  >  旺苍

旺苍深耕劳动教育沃土 “三三四”体系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07月09日 16:19:3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羊东梅 唐福升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全民

如何让劳动教育真正“活”起来、“实”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广元市旺苍县教育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该县创新构建“三保障、三平台、四评价”的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田间地头成为生动课堂,让汗水浇灌青春梦想,探索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劳动育人新路径。

“三保障”筑牢县域推进根基

旺苍县从顶层设计着手,着力构建坚实保障体系。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出台《旺苍县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计划》,对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特色活动等明确目标任务,分段推进。夯实师资保障,全县71所学校全部配齐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并积极吸纳离退休人员、志愿者、职校专业教师、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通过课例评选、经验交流、外出培训等搭建教师成长平台。落实课程保障,确保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进课表,各校依据学生年龄和能力分学段设计劳动清单,并大力开发涵盖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劳动技能、公益劳动等类型的活页式、讲义式校本课程,让劳动教育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

“三平台”拓宽实践育人天地

依托多元平台,旺苍的劳动教育实践形式丰富多彩,深度融合创新。

“特色+精品”平台结硕果:各校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将农耕、竹编、端公戏、锣鼓戏、陶艺、茶叶采摘、木耳种植等特色活动引入课堂。开发出《菜花舞蝶裳》等32本(篇)特色校本教材和4个省级精品课程。旺苍佰章小学凭借特色劳动教育获评“四川省劳动教育示范校”,旺苍县实验小学的陶艺课程《指尖飞“花”“瓶”添乐趣》在全省交流推广。各校探索“劳动+红色文化”“劳动+绿色生态”“劳动+志愿服务”等融合模式,形成“一校一特色”的生动局面。

“校内+校外”平台齐发力:校内,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包粽子、搓汤圆等民俗劳动,建成40余个校内基地开展“快乐种植”;通过家长学校倡导家庭劳动,要求学生每周家务劳动不少于2小时。校外,依托中国红军城、木门会议旧址、三合茶叶基地、枣林茶叶基地、米仓山茶旅基地等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栽茶、采茶、制茶、志愿服务等活动60余次。结合创文创卫工作,1200余名学生化身“红军城小小解说员”“志愿者”,服务场次超百场,20余人获评县级荣誉。育人成效显著,何舒琳(七一中学)、陈雨妍(东河小学)、张艺琳(实验小学)三位同学在2023至2025年连续获评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

“统筹+拓展”平台促常态: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在全县学生中开展“学炒一个菜、打扫一次房间、整理一次内务、栽种一盆绿植、进行一次总结”的“五个一”活动。全县统筹校外研学劳动,定计划、时间、基地、课程,组织师生参与义务清扫、环保志愿等社会实践,推动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多样化、社会实践经常化。

“四评价”护航全面育人实效

为确保劳动教育落地生根,旺苍县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

督导评价强约束:将劳动教育开课率、保障措施等纳入教育督导和学校综合评估,对落实不力者通报。

德育评价明地位:将劳动教育纳入年度德育专项评价,凸显其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实践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班级评价激活力:将班级劳动教育成效与先进班集体评选、班主任考核挂钩,建立学生劳动档案,形成“数字画像”。

综评导向促发展: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将劳动观念、意识、习惯、技能、情感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和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

“劳动即教育,实践即成长。”旺苍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通过全域推进“三三四”劳动教育体系,有效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标。下一步,该县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让劳动教育在校园中生根发芽,在田野中开花结果,为培养新时代“爱劳动、会劳动、懂劳动”的接班人贡献更多的“旺苍智慧”。


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