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三驾马车”驶入广元昭化 “归雁”在家乡热土上振翅高飞
2025年08月08日 16:17:32 来源:四川新闻网
杨黎明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全民
哒哒哒……清晨的昭化区卫子镇“归雁”来料加工车间里,缝纫机声如轻快乐章。李桂华指尖翻飞,一只精巧花篮逐渐成型。“以前在外打工,心总拴着家。听说镇上开了车间,我立马回来!”她笑容舒展,“走几步就上班,月入三千多,还能天天照看孙儿——这才叫有奔头!”
李桂华从“候鸟”变“归雁”的喜悦,映射着广元市昭化区借力东西部协作,破解“外出难顾家、留守增收难”困局的温暖实践。当地聚焦精筑平台、精细服务、精准赋能“三驾马车”,为乡亲们铺就“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幸福路。
在梅树村的“归雁”车间,李红鲜正专注缝制枕套。这位曾经的“北漂”因母亲患病返乡,一度为生计发愁。车间负责人肖华主动上门邀请:“活儿不难,计件算钱,离家还近!”如今她中午还能抽时间为母亲做饭,“这份工作真是雪中送炭!”
近年来,昭化区紧抓东西协作机遇,与浙江企业深度合作,将技术成熟、管理规范的加工环节“移植”到村镇,建成7个标准化“归雁车间”。这些“就业微工厂”以灵活时间、透明计酬等方式吸引留守妇女、返乡人员等群体,成为稳就业的坚实平台。目前车间已带动近300人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人均月增收超1500元,家的温暖与收入的踏实在此交融。
今年开春,元坝镇普子村的朱德彬登上东西部协作返岗专车,直奔浙江务工地。“以前返岗抢票转车,大包小裹折腾人!”他感慨道,“现在政府摸排需求,专车免费直达,连吃喝都管,暖心又安心!”车上,身着马甲的服务专员正为同车老乡讲解政策、分发物资。
为根治“返岗难、就业难、维权难”,昭化打出劳务服务组合拳:一是“点对点”专车,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无缝衔接;二是杭广协作云平台,动态匹配东部岗位与西部劳动力,变“大海捞针”为精准推送;三是劳务协作站,提供岗位推荐、法律援助等“全链条”护航,成为务工者信赖的“娘家”。
今年以来,“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130余人次,协作站服务超3000人次,稳稳托起就业幸福感。
柏林沟镇岚桥社区的培训教室内,冯锦正利落地将电线接入配电箱。“从前在外干苦力,钱少活累。”他擦把汗,眼神发亮,“协作办免费电工班还发补贴,我第一个报名!”结业不久,他便被制造企业争聘,“学好技术,咱也是‘金蓝领’了!”
近年来,昭化区瞄准东部用工需求与本地产业特色,联合优质职校开展“订单式”培训,重点打造市场紧缺、待遇优厚的技能工种,铺设“培训—就业”直通车道。今年以来累计开班34期,培训1119人次,推动劳动力从“劳力型”向“技能型”华丽转身,为个人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从缝纫机旁重绽笑容的李红鲜,到电工班追寻梦想的冯锦;从安心顾家的李桂华,到乘专车踏实返岗的朱德彬——一个个鲜活身影,串联起东西协作“归雁筑巢、劳务护航、技能点金”的坚实足迹。
这条路,不仅铺实了增收致富的“幸福路”,更点燃了乡村振兴奋进之光。未来,昭化将持续深化协作创新,拓宽增收渠道,助力更多“归雁”在家乡热土上振翅高飞。
编辑:张妍
![]() |